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选题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9-13页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10-11页
     ·生态省、生态市(县)评价指标体系第11-12页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12-13页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13页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3-15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5-17页
     ·研究思路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第17-20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主要特色第17-18页
     ·写作中的困难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第20-26页
   ·生态文明理论第20页
   ·系统学理论第20-21页
   ·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第21-22页
   ·现代生态科学理论第22-23页
   ·人文地理学理论第23-26页
第3章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6-36页
   ·指标筛选原则第26-27页
   ·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内涵第27-31页
   ·评价模型选择第31-36页
第4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研究第36-44页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评价过程第36页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评价结果分析第36-44页
     ·自然本底子系统第36-38页
     ·生态文明生产子系统第38-40页
     ·生态文明消费子系统第40-41页
     ·生态文明社会形成机制子系统第41-42页
     ·综合评价分析第42-44页
第5章 基于GIS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评价第44-62页
   ·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第44-47页
     ·空间权重矩阵第44-45页
     ·全局空间自相关第45-46页
     ·局部空间自相关第46-47页
   ·空间计量分析理论与方法第47-50页
     ·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第48-50页
   ·空间评价过程与结论第50-60页
     ·Moran散点图第50页
     ·LISA聚集图第50-57页
     ·空间变系数回归第57-60页
   ·空间评价结论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第62-64页
   ·研究结论第62-63页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第63-64页
附录第64-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个人简历第102-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
下一篇:三坊七巷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