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第1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闽江口区 | 第19页 |
·采样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样地选取 | 第20页 |
·气样采集方法 | 第20-22页 |
·对照处理与采样时间 | 第22-23页 |
·环境因子测定 | 第23页 |
·气样甲烷浓度测定以及甲烷排放/释放速率计算 | 第23-25页 |
第2章 芦苇植物体传输甲烷与湿地甲烷通量动态特征 | 第25-41页 |
·季节动态 | 第25-27页 |
·单株芦苇传输甲烷能力季节变化 | 第25页 |
·芦苇湿地甲烷通量季节特征 | 第25-26页 |
·季节尺度上植物传输甲烷对湿地甲烷排放贡献 | 第26-27页 |
·日进程 | 第27-30页 |
·夏季测定日单株芦苇传输甲烷能力日进程 | 第27页 |
·冬季测定日单株芦苇传输甲烷能力日进程 | 第27-28页 |
·夏季测定日芦苇湿地甲烷排放日进程 | 第28页 |
·冬季测定日芦苇湿地甲烷排放日进程 | 第28-29页 |
·植物传输甲烷对湿地甲烷排放贡献日进程 | 第29-30页 |
·立枯植株在湿地甲烷传输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涨潮前与落潮后植物传输甲烷能力与甲烷通量差异 | 第31页 |
·不同程度遮光对芦苇植株传输甲烷能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8页 |
·季节动态 | 第32-35页 |
·日进程 | 第35-37页 |
·立枯与新株传输甲烷能力 | 第37-38页 |
·潮水侵入前后湿地甲烷通量和植物传输甲烷差异 | 第38页 |
·不同程度遮光对芦苇植株传输甲烷的影响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3章 芦苇植株传输甲烷过程中不同部位释放甲烷能力动态特征 | 第41-47页 |
·季节特征 | 第41-42页 |
·日进程 | 第42-44页 |
·涨潮前和落潮后各部甲烷释放速率变化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芦苇髓腔内气体甲烷浓度特征 | 第47-55页 |
·芦苇髓腔内气体甲烷浓度季节动态 | 第47页 |
·芦苇髓腔内气体甲烷浓度日进程 | 第47-49页 |
·冬季测定日日进程 | 第47-48页 |
·夏季测定日日进程 | 第48页 |
·大潮日芦苇髓腔内气体甲烷浓度日进程 | 第48-49页 |
·立枯与新株髓腔气体甲烷浓度对比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芦苇髓腔气体甲烷浓度季节动态 | 第50-51页 |
·日进程 | 第51-52页 |
·大潮日芦苇髓腔气体甲烷浓度日进程 | 第52页 |
·立枯与新株芦苇髓腔气体甲烷浓度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