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稀土发光材料概述 | 第12-19页 |
| 1.2.1 下转换发光材料 | 第12-14页 |
| 1.2.2 上转换发光材料 | 第14-16页 |
| 1.2.3 稀土离子的发光增强方法 | 第16-19页 |
| 1.3 稀土发光微/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9-29页 |
| 1.3.1 高温热解法 | 第19-27页 |
| 1.3.2 水热/溶剂热合成法 | 第27-28页 |
| 1.3.3 共沉淀法 | 第28-29页 |
| 1.4 课题设计 | 第29-3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1-35页 |
| 2.1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 2.2 合成方法 | 第32页 |
| 2.3 分析表征方法 | 第32-35页 |
| 第3章 核壳结构NaGdF_4:Yb~(3+)/Er~(3+)@NaLaF_4纳米晶体的合成及其上转换荧光增强效果的研究 | 第35-47页 |
| 3.1 前言 | 第35-36页 |
| 3.2 样品的制备及亲水转换 | 第36页 |
| 3.2.1 NaGdF_4纳米晶体的制备 | 第36页 |
| 3.2.2 NaGdF_4:Yb~(3+)/Er~(3+)@NaLaF_4核壳结构纳米晶体颗粒的制备 | 第36页 |
| 3.2.3 NaGdF_4:Yb~(3+)/Er~(3+)@NaLaF_4纳米晶体颗粒的亲水转换 | 第36页 |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36-46页 |
| 3.3.1 反应时间对NaGdF_4纳米晶体颗粒的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 3.3.3 反应溶液中油酸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4 NaGdF_4纳米晶体颗粒的FT-IR分析 | 第41-42页 |
| 3.3.5 NaGdF_4:Yb~(3+)/Er~(3+)@NaLaF_4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42-44页 |
| 3.3.6 包覆前后样品上转换荧光性质的改变 | 第44-45页 |
| 3.3.7 NaGdF_4:Yb~(3+)/Er~(3+)@NaLaF_4纳米颗粒的亲水转换 | 第45-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Fe_3O_4@NaGdF_4:Yb/Er@NaGdF_4:Yb/Er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相关性质研究 | 第47-57页 |
| 4.1 前言 | 第47-48页 |
| 4.2 材料的制备 | 第48-49页 |
| 4.2.1 Fe_3O_4纳米晶的制备 | 第48页 |
| 4.2.2 Fe_3O_4@NaGdF_4:Yb/Er纳米晶的制备 | 第48页 |
| 4.2.3 Fe_3O_4@NaGdF_4:Yb/Er@NaGdF_4:Yb/Er纳米晶的制备 | 第48-49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4.3.1 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49-53页 |
| 4.3.2 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及磁性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La_2O_3:Yb/Er@Au中空介孔球的可控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57-73页 |
| 5.1 引言 | 第57-58页 |
| 5.2 复合材料的构建思想 | 第58页 |
| 5.3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8-59页 |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9-70页 |
| 5.4.1 结构及形貌分析 | 第59-65页 |
| 5.4.2 荧光性质 | 第65-69页 |
| 5.4.3 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69-7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9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