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摩梭文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影视人类学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 第15-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论文篇章结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品初与祖母房 | 第18-26页 |
一、品初生活的地域环境——利加咀地理概况 | 第18-20页 |
二、影片拍摄的文化环境——摩梭文化中的祖母房 | 第20-21页 |
三、源起“品初卖祖母房” | 第21-26页 |
(一)品初家的基本家庭情况 | 第22-23页 |
(二)卖祖母房一事原委 | 第23-24页 |
(三)村民谈及“品初卖依咪”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四版影片的影像本体分析 | 第26-40页 |
一、四个版本影片的诞生背景 | 第26-28页 |
二、四个版本影像的基本呈现 | 第28-35页 |
(一)“给品初的”(《品初与祖母房》) | 第28-29页 |
(二)“我自己的,我最喜欢的”(《离开故土的依咪》) | 第29-32页 |
(三)“参加项目剪的,给他们看的”(《离开故土的祖母房》) | 第32-34页 |
(四)旅游卫视《行者》栏目播出的(《离开故土的祖母房》) | 第34-35页 |
三、四版影片影像本体的同异分析 | 第35-40页 |
(一)四版影片影视语言的共性 | 第35-37页 |
(二)四版影片的文化表达的差异性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影像的文化表征 | 第40-52页 |
一、作为文化表征的媒介——影像 | 第40-41页 |
二、影片中的摩梭文化信码 | 第41-49页 |
(一)宗教信仰与相关仪式 | 第41-46页 |
(二)家庭与婚姻 | 第46-47页 |
(三)祖母房中的礼俗与禁忌 | 第47-49页 |
三、剪辑建构新的文化语义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影像内外的文化适应与文化选择 | 第52-66页 |
一、作者对影片呈现的文化选择 | 第52-56页 |
(一)作为文化持有者的选择 | 第52-54页 |
(二)呈现给他者的选择——适应他者的文化需求 | 第54-55页 |
(三)他者的文化选择 | 第55-56页 |
二、祖母房中文化的适应与选择 | 第56-62页 |
(一)外部构造 | 第58-59页 |
(二)内部格局 | 第59-61页 |
(三)关于“生死门” | 第61-62页 |
三、影像的文化适应与文化选择分析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启发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