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城镇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5-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5-16页
        1.1.1 课题来源第15页
        1.1.2 研究背景第15页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2.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2.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 本文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9-35页
    2.1 文献综述第19-24页
        2.1.1 国外文献综述第19-21页
        2.1.2 国内文献综述第21-23页
        2.1.3 文献评述第23-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27页
        2.2.1 生命周期理论第24-25页
        2.2.2 住房过滤理论第25页
        2.2.3 梯度消费理论第25-26页
        2.2.4 福利经济学理论第26-27页
    2.3 国外住房保障面积发展现状第27-35页
        2.3.1 国际上住房保障面积现状第27-28页
        2.3.2 日本住房保障面积现状第28-31页
        2.3.3 新加坡住房保障面积现状第31-35页
第3章 住房保障面积发展趋势研究第35-64页
    3.1 住房保障面积发展趋势研究思路第35页
    3.2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影响因素分析第35-42页
        3.2.1 经济发展水平第35-36页
        3.2.2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第36-37页
        3.2.3 城镇发展水平第37-39页
        3.2.4 人口结构与家庭规模第39-40页
        3.2.5 住房市场发展水平第40-41页
        3.2.6 定量化的影响因素第41-42页
    3.3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测模型的构建第42-59页
        3.3.1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变量选择第42-47页
        3.3.2 人均GDP预测第47-50页
        3.3.3 常住人口预测第50-52页
        3.3.4 人均可支配收入第52-55页
        3.3.5 住宅竣工面积预测第55-58页
        3.3.6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构成第58-59页
    3.4 预测模型的运行——以江苏省为例第59-62页
        3.4.1 人均GDP预测结果第59页
        3.4.2 常住人口预测结果第59-60页
        3.4.3 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结果第60页
        3.4.4 住宅竣工面积预测结果第60-61页
        3.4.5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测结果第61页
        3.4.6 人均住房保障面积预测结果第61-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基于不同维度的住房保障面积研究第64-93页
    4.1 基于设计标准的最小保障面积研究第64-73页
        4.1.1 基本功能空间的确定分析第64-67页
        4.1.2 单个功能空间的极限面积确定第67-71页
        4.1.3 不同居住空间中保障面积确定第71-73页
    4.2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动态保障面积研究第73-82页
        4.2.1 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和识别第73-74页
        4.2.2 家庭生命周期的保障对象需求分析第74-80页
        4.2.3 家庭生命周期中保障面积的确定第80-82页
    4.3 基于保障收入线的最大保障面积研究第82-92页
        4.3.1 配租型保障收入线的确定第82-85页
        4.3.2 配售型保障收入线的确定第85-88页
        4.3.3 配租型住房保障面积的确定第88-89页
        4.3.4 配售型住房保障面积的确定第89-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第93-103页
    5.1 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原则第93-94页
    5.2 配租型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第94-95页
        5.2.1 配租型住房保障面积标准测算方法第94页
        5.2.2 配租型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以南京为例第94-95页
    5.3 配售型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第95-96页
        5.3.1 配售型住房保障面积标准测算方法第95-96页
        5.3.2 配售型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以南京为例第96页
    5.4 江苏省各城市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第96-103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103-106页
    6.1 结论与展望第103-104页
        6.1.1 结论第103-104页
        6.1.2 展望第104页
    6.2 建议第104-106页
        6.2.1 建立动态监测制度第104页
        6.2.2 面积虽小功能要全,具有实用性第104-105页
        6.2.3 不同主体实行分类别的保障第105页
        6.2.4 公租房与共有产权住房接轨第105页
        6.2.5 提高保障效率,防止资源浪费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研究成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校园文化研究(1879-1952)
下一篇:地方政府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