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盾构施工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2.1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第17-18页 |
2.1.1 风险管理发展 | 第17页 |
2.1.2 风险的定义 | 第17页 |
2.1.3 项目风险 | 第17-18页 |
2.1.4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18页 |
2.2 盾构施工风险管理概述 | 第18-23页 |
2.2.1 轨道交通施工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轨道交通施工风险产生机理 | 第18-19页 |
2.2.3 轨道交通施工风险管理流程 | 第19-23页 |
3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辨识 | 第23-33页 |
3.1 概述 | 第23-24页 |
3.2 风险辨识的方法 | 第24-26页 |
3.2.1 德尔菲法 | 第24-25页 |
3.2.2 鱼刺图法 | 第25页 |
3.2.3 核对表法 | 第25-26页 |
3.2.4 WBS-RBS法 | 第26页 |
3.3 兰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盾构施工风险辨识 | 第26-30页 |
3.3.1 工作分解结构(WBS) | 第26-27页 |
3.3.2 风险分解结构(RBS) | 第27页 |
3.3.3 建立WBS-RBS耦合矩阵 | 第27-28页 |
3.3.4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WBS-RBS风险辨识 | 第28-30页 |
3.4 兰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盾构施工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3页 |
4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评估 | 第33-38页 |
4.1 风险评估方法 | 第33-36页 |
4.1.1 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权重 | 第33-35页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风险等级 | 第35-36页 |
4.2 风险评估评分标准 | 第36-38页 |
5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控制 | 第38-42页 |
5.1 概述 | 第38页 |
5.2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应对 | 第38-41页 |
5.3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监控 | 第41-42页 |
6 案例分析 | 第42-62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42-47页 |
6.1.1 西关什字~省政府区间工程概况 | 第42-43页 |
6.1.2 西关什字~省政府区间工程地质条件 | 第43-45页 |
6.1.3 西关什字~省政府区间水文地质条件 | 第45页 |
6.1.4 西关什字~省政府区间场地及周边环境 | 第45-46页 |
6.1.5 西关什字~省政府区间盾构机参数 | 第46-47页 |
6.2 风险源清单 | 第47-50页 |
6.3 风险评估计算过程 | 第50-59页 |
6.3.1 计算风险指标权重 | 第50-56页 |
6.3.2 评估风险等级 | 第56-58页 |
6.3.3 风险评估结果 | 第58-59页 |
6.4 重大风险源分析 | 第59-62页 |
6.4.1 地质水文概况 | 第59页 |
6.4.2 风险分析 | 第59-60页 |
6.4.3 风险应对措施 | 第60-6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