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裂隙岩体的断裂损伤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岩石断裂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岩石流变及裂隙岩体的断裂损伤机理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Ⅰ-Ⅱ复合型裂隙应力强度因子第19-36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线弹性断裂理论第19-22页
        2.2.1 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第19-20页
        2.2.2 裂隙尖端应力场、位移场第20-22页
    2.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第22-34页
        2.3.1 理论计算方法第22-23页
        2.3.2 应力强度因子手册计算法第23-24页
        2.3.3 裂隙SIF数值计算方法第24-31页
        2.3.4 测试方法第31-34页
    2.4 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岩石I-II型复合断裂准则研究第36-56页
    3.1 概述第36-37页
    3.2 剪切断裂准则第37-40页
        3.2.1 径向剪应力准则第37页
        3.2.2 双剪应力准则第37-39页
        3.2.3 基于Mohr-Coulumb准则的压剪断裂判据第39-40页
    3.3 裂隙断裂类型判别及断裂准则选用第40-41页
    3.4 压剪裂隙断裂分析第41-47页
        3.4.1 试验方案第41-44页
        3.4.2 试验模型理论断裂角第44页
        3.4.3 试验结果分析第44-47页
    3.5 压剪裂隙断裂扩展数值模拟第47-53页
        3.5.1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47-50页
        3.5.2 裂隙尖端应力场及应力强度因子第50-51页
        3.5.3 闭合裂隙节理岩体试件的破坏机制第51-52页
        3.5.4 非闭合裂隙节理岩体试件的破坏机制第52-53页
    3.6 小结第53-56页
第4章 裂隙岩体压剪蠕变断裂研究第56-74页
    4.0 概述第56页
    4.1 裂隙岩体压剪流变试验第56-61页
        4.1.1 试验方案第56-58页
        4.1.2 试验结果分析第58-61页
    4.2 裂隙结构面尖端损伤区第61-62页
    4.3 考虑宏细观裂隙的损伤变量第62-66页
        4.3.1 岩体细观裂隙的损伤演化第62-63页
        4.3.2 考虑宏细观裂隙耦合影响的损伤变量计算第63-64页
        4.3.3 岩体宏观裂隙引起的损伤变量第64-66页
    4.4 宏细观裂隙岩体蠕变本构模型第66-71页
        4.4.1 材料细观裂隙损伤的本构方程第66-68页
        4.4.2 宏细观裂隙损伤耦合的蠕变本构模型第68-71页
    4.5 小结第71-74页
第5章 裂隙岩质边坡失稳机制研究第74-89页
    5.1 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断裂力学分析方法第74-78页
        5.1.1 主控结构面应力强度因子确定第74-76页
        5.1.2 实例分析第76-78页
    5.2 裂隙岩坡稳定性断裂力学分析法的数值模拟验证第78-80页
        5.2.1 分析方法及损伤起裂准则第78页
        5.2.2 W15号危岩体断裂失稳数值模拟第78-80页
    5.3 含软弱夹层裂隙岩质边坡断裂失稳数值研究第80-84页
        5.3.1 分析模型及软弱夹层设计第80页
        5.3.2 风化深度对裂隙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80-83页
        5.3.3 风化深度对裂隙岩质边坡断裂扩展的影响第83-84页
    5.4 小结第84-89页
结论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ogistic模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
下一篇:项目收益债在苍溪县易地扶贫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