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级燃烧硫的赋存形态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 第10-11页 |
1.2.2 煤中硫成分的分析 | 第11页 |
1.2.3 煤燃烧过程中的含硫物相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空气分级燃烧硫赋存形态的热力学平衡分析 | 第14-22页 |
2.1 热力学平衡计算原理 | 第14页 |
2.2 还原性气氛下硫的热力学平衡计算 | 第14-18页 |
2.2.1 温度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2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 第16-18页 |
2.3 氧化性气氛下硫的热力学平衡计算 | 第18-20页 |
2.3.1 温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2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空气分级燃烧含硫气体的动力学分析 | 第22-32页 |
3.1 化学动力学模型 | 第22-23页 |
3.1.1 动力学反应模型 | 第22页 |
3.1.2 反应器模型(一维流动模型) | 第22-23页 |
3.1.3 模型的验证 | 第23页 |
3.2 还原性气氛下含硫气体的动力学分析 | 第23-27页 |
3.2.1 温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2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3 含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4 硫的迁移途径 | 第27页 |
3.3 氧化性气氛下硫的动力学平衡计算 | 第27-31页 |
3.3.1 温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2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3 含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4 硫的迁移途径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SO_3气相生成试验以及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32-49页 |
4.1 试验方法及装置 | 第32-33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33-47页 |
4.2.1 实验与模拟初始条件的选取 | 第33页 |
4.2.2 温度的影响 | 第33-38页 |
4.2.3 NO浓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4 SO_2浓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5 H_2O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6 氧量的影响 | 第43-46页 |
4.2.7 还原性气氛的影响:CO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