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1-21页 |
(一) 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 | 第12-15页 |
2.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 第15页 |
3.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 第15-16页 |
4. 文献评论 | 第16-17页 |
(三)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 第17-20页 |
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3. 研究伦理 | 第20-21页 |
二、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状况——以桂林市三合小学为例 | 第21-29页 |
(一) 桂林市三合小学的留守儿童概况 | 第21-22页 |
1. 三合小学概况 | 第21-22页 |
2. 三合小学的留守儿童 | 第22页 |
(二) 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22-23页 |
1. 留守儿童危险行为发生频次高 | 第22-23页 |
2. 留守儿童受伤害的比例高 | 第23页 |
3. 留守儿童受伤害的种类多 | 第23页 |
(三) 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的主要问题 | 第23-26页 |
1. 留守儿童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单一 | 第24页 |
2. 学校安全教育实施力度弱 | 第24页 |
3. 学校安全教育形式陈旧 | 第24-25页 |
4. 学校缺少专任安全教育教师 | 第25页 |
5. 家庭未发挥教育功能 | 第25-26页 |
(四) 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26-27页 |
1. 学校安全教育缺少相应资源 | 第26页 |
2. 学校安全教育缺乏考核机制 | 第26页 |
3. 学校对家长、老师缺乏系统化培训 | 第26-27页 |
4. 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 第27页 |
(五) 桂林市三合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1. 留守儿童渴望学习安全知识 | 第27页 |
2. 留守儿童希望学习安全防护措施 | 第27-28页 |
3.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需求具有共性 | 第28-29页 |
三、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角色承当和策略 | 第29-32页 |
(一)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1. 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局限性 | 第29页 |
2. 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陈旧 | 第29-30页 |
3. 留守儿童的社会系统资源未形成合力 | 第30页 |
(二) 学校社工介入承当的角色 | 第30-31页 |
1. 评估者和辅导者 | 第30页 |
2. 组织者和教育者 | 第30页 |
3. 作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第三方 | 第30-31页 |
4. 资源整合者 | 第31页 |
(三)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广域临床取向 | 第31-32页 |
1. 社会工作介入步骤 | 第31页 |
2. 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策略 | 第31-32页 |
四、运用广域临床模式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具体实践 | 第32-54页 |
(一) 建设校园安全文化 | 第32-34页 |
1. 安全教育主题游园活动 | 第33页 |
2.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第33页 |
3. 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营造 | 第33-34页 |
(二) 优化和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理念 | 第34-36页 |
1. 将未保项目与学校进行对接 | 第34-35页 |
2. 促成学校教育理念转变 | 第35页 |
3. 强化学校责任意识 | 第35-36页 |
(三) 深入展开目标群体的安全教育 | 第36-45页 |
1. 危险行为问题学生个案 | 第36-39页 |
2.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小组工作实务 | 第39-45页 |
(四) 专业培训留守儿童相关群体 | 第45-51页 |
1. 家长学校 | 第45-47页 |
2. 教师TOT培训 | 第47-48页 |
3. 同伴教育 | 第48-50页 |
4. 评估 | 第50-51页 |
(五) 实务评估和总结 | 第51-54页 |
1. 实务评估 | 第51-53页 |
2. 实务总结 | 第53-54页 |
五、结论与讨论 | 第54-61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4-58页 |
1. 广域临床取向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具有可行性 | 第54-55页 |
2. 广域临床取向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效果显著 | 第55-56页 |
3.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各个象限效果不同 | 第56-57页 |
4. 广域临床取向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取得效果的依据条件 | 第57-58页 |
(二) 研究讨论 | 第58-60页 |
1. 关于学校社工角色困境的讨论 | 第58-59页 |
2.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监督和评估的思考 | 第59-60页 |
(三) 余论 | 第60-61页 |
1. 广域临床取向本土化实践的理论思考 | 第60页 |
2. 以留守儿童保护工作推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的发展 | 第60-61页 |
六、结语 | 第61-62页 |
注释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一 留守儿童安全状况评化访谈大纲 | 第64-65页 |
附录二 安全情况调查表 | 第65-67页 |
附录三 安全教育小组活动评估表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