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翼城浑身板传承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 文字资料 | 第11-12页 |
2. 相关人物访谈 | 第12-13页 |
二、翼城浑身板概述 | 第13-36页 |
(一) 翼城浑身板产生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 第13-14页 |
(二) 翼城浑身板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14-16页 |
(三) 翼城浑身板的种类 | 第16-33页 |
1. 郭家坡村之浑身板 | 第16-24页 |
2. 王虎村之浑身板 | 第24-31页 |
3. 县文化馆之浑身板 | 第31-33页 |
(四) 翼城浑身板的风格特点 | 第33-36页 |
1. 表演人员特点(年龄、性别、着装等) | 第33-34页 |
2. 各地浑身板道具的构造 | 第34-36页 |
三、翼城浑身板的传承 | 第36-42页 |
(一) 翼城浑身板的传承方式 | 第36-38页 |
1. 家庭(家族)传承 | 第36页 |
2. 群体传承 | 第36-37页 |
3. 媒体传承 | 第37-38页 |
(二) 翼城浑身板的传承人 | 第38-39页 |
1. 传承人的传承来源 | 第38页 |
2. 传承人的学艺动机 | 第38-39页 |
3. 代表性传承人的生存状态 | 第39页 |
(三) 翼城浑身板的传承现状 | 第39-42页 |
1. 翼城浑身板的传承价值 | 第39-40页 |
2. 翼城浑身板的传承状况 | 第40-42页 |
四、翼城浑身板与当地民俗活动的关系 | 第42-45页 |
1. 翼城浑身板与当地庙会 | 第42-43页 |
2. 翼城浑身板与年节活动 | 第43-45页 |
五、浑身板的审美意义与社会功能 | 第45-47页 |
(一) 翼城浑身板的审美意义 | 第45页 |
(二) 翼城浑身板的社会功能 | 第45-47页 |
六、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件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