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以PX事件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逻辑思路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析 | 第19-21页 |
2.1.1 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19-20页 |
2.1.2 公共危机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2 议程设置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公共危机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 | 第24-36页 |
3.1 典型PX事件概述 | 第24-28页 |
3.1.1 厦门PX事件 | 第25-26页 |
3.1.2 大连PX事件 | 第26-27页 |
3.1.3 宁波PX事件 | 第27-28页 |
3.2 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现状 | 第28-36页 |
3.2.1 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成效 | 第30-31页 |
3.2.2 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第4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6-50页 |
4.1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前: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36-37页 |
4.1.1 政府忽视环境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 第36-37页 |
4.1.2 环境事件预警机制设置不合理 | 第37页 |
4.2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中:应急机制不完善 | 第37-45页 |
4.2.1 环境治理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 第38-40页 |
4.2.2 新媒体下环境谣言的传播 | 第40-43页 |
4.2.3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 第43-45页 |
4.2.4 环境法律诉求缺失 | 第45页 |
4.3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善后机制不完善 | 第45-50页 |
4.3.1 环境事件恢复评估机制存在缺陷 | 第45-46页 |
4.3.2 环境法律法规制定存在漏洞 | 第46-47页 |
4.3.3 经济与环境的利益博弈 | 第47-50页 |
第5章 公共危机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 | 第50-66页 |
5.1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公共危机的预警 | 第51-55页 |
5.1.1 建立全方位环境预警主体系统 | 第51-53页 |
5.1.2 成立完备环境群体性事件监控系统 | 第53-54页 |
5.1.3 设立环境舆情预警机制 | 第54-55页 |
5.2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中:公共危机的应急 | 第55-59页 |
5.2.1 引导情绪统一舆论基调 | 第55-57页 |
5.2.2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 第57-58页 |
5.2.3 完善环境治理公民参与机制 | 第58-59页 |
5.3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公共危机的善后 | 第59-66页 |
5.3.1 创建环境事件善后评估机制 | 第60-61页 |
5.3.2 利用媒体进行多方面事后分析 | 第61页 |
5.3.3 加强企业责任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 | 第61-62页 |
5.3.4 建立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 | 第62-64页 |
5.3.5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