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8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7页 |
| (二)研究难点 | 第7页 |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一、《山鬼》形象依据 | 第8-10页 |
| (一)源自《楚辞·九歌》的灵感 | 第8页 |
| (二)主体造型的文化渊源 | 第8-9页 |
| (三)“灵”的神韵 | 第9-10页 |
| 二、《山鬼》形象外化的技术支撑 | 第10-11页 |
| (一)主体造型的动态捕捉 | 第10页 |
| (二)动态的发展变化对外化形象的推动 | 第10页 |
| (三)空间调度的运用 | 第10-11页 |
| 三、《山鬼》形象的情感呈现 | 第11-12页 |
| (一)以“等而不来”为主体情感线索 | 第11页 |
| (二)以“幽而不怨,天然古朴”为审美呈现 | 第11-12页 |
| 四、《山鬼》形象创作的思考 | 第12-13页 |
| (一)避免人物形象的标签式 | 第12页 |
| (二)避免角色情感层次的单一性 | 第12-13页 |
| 结论 | 第13-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 致谢 | 第15-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