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激励政策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20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 (二)历史研究法 | 第18页 |
| (三)访谈法 | 第18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述 | 第20-31页 |
| 一、基本概念 | 第20-24页 |
| (一)农村教师 | 第20页 |
| (二)教师自主发展 | 第20-22页 |
| (三)激励政策 | 第22-24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 (一)主体性哲学 | 第24页 |
| (二)需要层次理论 | 第24-25页 |
| (三)激励保健理论 | 第25-26页 |
| (四)强化理论 | 第26页 |
| 三、逻辑前提与意义 | 第26-31页 |
| (一)教师自主发展与激励政策的逻辑关系 | 第26-28页 |
| (二)政策之于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义 | 第28-31页 |
| 第二章 政策内容 | 第31-44页 |
| 一、宏观层次的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 | 第31-37页 |
| (一)物质激励方面 | 第31-34页 |
| (二)精神激励方面 | 第34-37页 |
| 二、针对农村教师的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 | 第37-44页 |
| (一)物质激励方面 | 第38-41页 |
| (二)精神激励方面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政策分析 | 第44-65页 |
| 一、现有政策的积极效应 | 第44-51页 |
| (一)政策执行层面 | 第45-48页 |
| (二)执行效果层面 | 第48-51页 |
| 二、现有政策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51-65页 |
| (一)主要问题 | 第51-61页 |
| (二)原因分析 | 第61-65页 |
| 第四章 政策建议 | 第65-75页 |
|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 第65-70页 |
| (一)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目标 | 第65页 |
| (二)构建完善的激励政策内容 | 第65-66页 |
| (三)促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第66-70页 |
| 二、全面改善政策制定模式 | 第70-71页 |
| (一)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 | 第70页 |
| (二)加强政策主体与对象的互动 | 第70-71页 |
| 三、全面加大政策的投入力度 | 第71-73页 |
| (一)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 第71-72页 |
| (二)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 | 第72页 |
| (三)完善经费监督和保障机制 | 第72-73页 |
| 四、全面改善政策环境 | 第73-75页 |
| (一)加强各部门合作与沟通 | 第73页 |
| (二)转变传统观念 | 第73-75页 |
| 结语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附录 | 第81-84页 |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