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元件、组件论文--微波过渡元件论文

用于FDD-LTE的体声波双工器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9页
    1.2 体声波双工器发展现状第9-14页
    1.3 研究思路第14-16页
    1.4 本文组织安排第16-18页
2 设计基础第18-28页
    2.1 FBAR的工作原理第18-20页
    2.2 BAW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第20-21页
    2.3 BAW双工器的工作原理第21-22页
    2.4 BAW双工器的技术指标第22-23页
    2.5 FBAR电路模型第23-26页
        2.5.1 Mason模型第23-25页
        2.5.2 BVD与MBVD电路模型第25-26页
    2.6 辅助设计软件介绍第26-27页
        2.6.1 射频仿真软件ADS第26-27页
        2.6.2 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第27页
    2.7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FBAR电路模型的改进第28-43页
    3.1 MBVD模型的改进第28-36页
        3.1.1 模型改进的原理第28-30页
        3.1.2 性能模型参数的提取方法第30-35页
        3.1.3 MBVD模型参数改进流程第35-36页
    3.2 MASON模型的改进第36-42页
        3.2.1 模型改进的原理第36-37页
        3.2.2 FBAR FEM模型第37-40页
        3.2.3 改进模型的参数提取方法第40-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TX与RX滤波器的参数化设计第43-66页
    4.1 中心频率设计第43-52页
        4.1.1 初始电路模型第43-44页
        4.1.2 中心频率影响因素分析第44-47页
        4.1.3 FBAR单元各膜层厚度的确定第47-52页
    4.2 其它技术指标设计第52-63页
        4.2.1 改进后的电路模型第53-54页
        4.2.2 串并联FBAR谐振区面积比的影响第54-55页
        4.2.3 级联阶数和结构第55-57页
        4.2.4 总谐振区面积的影响第57-58页
        4.2.5 各FBAR单元谐振区面积的确定第58-61页
        4.2.6 带内纹波的减小方法第61-63页
    4.3 满足技术指标的TX与RX滤波器设计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移相器设计第66-76页
    5.1 电路结构设计第66-71页
        5.1.1 Tx与Rx滤波器之间的负载效应第66-69页
        5.1.2 电路参数的确定第69-71页
    5.2 硅基平面电感设计第71-73页
    5.3 硅基电容设计第73-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6 体声波双工器的优化设计第76-81页
    6.1 优化设计原理第76-78页
    6.2 优化设计方法第78-80页
    6.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7 工艺设计第81-89页
    7.1 工艺流程设计第81-86页
    7.2 FBAR单元背腔刻蚀工艺第86-88页
    7.3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2页
    1.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89-90页
    2. 论文的创新点第90-91页
    3. 后续工作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记体小说《小小的奇迹》翻译报告
下一篇:不确定环境下启发式寻路避障规划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