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虚组穴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6-38页 |
1 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 第16-21页 |
1.1 癌因性疲乏中医病因病机 | 第16-18页 |
1.2 癌因性疲乏中医治疗 | 第18-21页 |
1.2.1 中药中成药治疗 | 第18-19页 |
1.2.2 针灸治疗 | 第19-20页 |
1.2.3 其他方法治疗 | 第20-21页 |
2 现代医学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 第21-24页 |
2.1 癌因性疲乏的病因 | 第21-22页 |
2.1.1 肿瘤自身因素导致CRF | 第21-22页 |
2.1.2 肿瘤治疗的并发症导致癌因性疲乏 | 第22页 |
2.1.3 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癌因性疲乏 | 第22页 |
2.2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病机 | 第22-23页 |
2.3 CRF的治疗 | 第23-24页 |
3 T淋巴细胞抗肿瘤与CRF | 第24-25页 |
4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渊源 | 第25-26页 |
5 针灸治疗虚劳的历史记载 | 第26页 |
6 针刺与免疫的历史记载 | 第26-27页 |
6.1“正气”与免疫 | 第26-27页 |
6.2 针刺与“正气” | 第27页 |
7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相关研究 | 第27-31页 |
7.1 针灸对肿瘤本身的治疗 | 第27页 |
7.2 针灸对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 第27-30页 |
7.2.1 针灸对消化道的影响 | 第27-28页 |
7.2.2 针灸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 第28-29页 |
7.2.3 针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29页 |
7.2.4 针灸对疼痛的影响 | 第29页 |
7.2.5 针灸对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 第29-30页 |
7.2.6 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 | 第30页 |
7.3 针灸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8-43页 |
1.研究目标 | 第38页 |
2.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3.研究方法 | 第39-43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43-53页 |
1.患者一般资料 | 第43-44页 |
2.研究结果 | 第44-53页 |
2.1 KPS 评分 | 第44-45页 |
2.2 piper 疲乏量表评分 | 第45-50页 |
2.3 血常规检查 | 第50-51页 |
2.4 免疫学检查 | 第51-52页 |
2.5 不良反应 | 第52-53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53-61页 |
1.正气与邪气在CRF发展中的变化 | 第53页 |
2.虚则补之 | 第53-54页 |
3.中医固本培元思想 | 第54页 |
4.针刺手法补法 | 第54-55页 |
5.选穴依据 | 第55-56页 |
5.1 各穴位依据 | 第55-56页 |
5.2 组穴依据 | 第56页 |
6.研究结果 | 第56-57页 |
7.结果分析 | 第57页 |
8.不足之处 | 第57-58页 |
9.讨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9.1 针刺与现代免疫 | 第58-59页 |
9.2 针刺与炎症反应 | 第59-60页 |
9.3 国外CRF最新研究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综述 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 | 第64-71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