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宋调、唐宋诗之争 | 第8-12页 |
一、清以前的宋诗研究 | 第8-9页 |
二、清代各个时期对宋诗研究概览 | 第9-11页 |
三、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编纂《宋诗精华录》的背景介绍 | 第12-15页 |
一、陈衍生平简介 | 第12页 |
二、理论背景 | 第12-15页 |
第二章 陈衍宋诗学理论创意及评介 | 第15-23页 |
第一节“三元”说 | 第15-19页 |
一、“三元”说的提出 | 第15-16页 |
二、“三元”说的贡献与不足 | 第16-17页 |
三、“三元”说在《宋诗精华录》中的体现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关于“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 | 第19-23页 |
一、“诗人学人之诗合”观的提出 | 第19-20页 |
二、学问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三、诗人学人之诗合的内涵及其在《宋诗精华录》中的体现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宋诗精华录》的编选思路 | 第23-31页 |
第一节 何为“宋诗的精华”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编选目的 | 第24-29页 |
一、力图传达真性情,真学问,真精神 | 第24-26页 |
二、“求真求实”是陈衍诗论的核心 | 第26-27页 |
三、力矫江西诗派 | 第27-29页 |
第三节 陈衍与江西诗派的共同点及其在《宋诗精华录》中的体现 | 第29-31页 |
一、不俗论 | 第29-30页 |
二、锤炼字句 | 第30页 |
三、“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宋诗精华录》与《宋诗钞》比较论 | 第31-34页 |
第一节 《宋诗钞》概述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宋诗精华录》与《宋诗钞》的关系暨对之超越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宋诗精华录》的创新与不足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宋诗精华录》编选的独创之处 | 第34-37页 |
一、贵警句 | 第34-35页 |
二、贵自然 | 第35页 |
三、贵指出翻出创新 | 第35-36页 |
四、惜墨如金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宋诗精华录》的不足 | 第37-44页 |
一、元祐不精 | 第37-38页 |
二、精华不明 | 第38-39页 |
三、缺乏灵气 | 第39-41页 |
四、孤立断语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