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基于进化博弈的易逝品定价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现有易逝品定价策略研究缺乏考虑有限理性主体策略的交互影响第11页
        1.1.2 基于进化博弈方法分析考虑有限理性的易逝品定价策略的必要性第11-12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1 主体的有限理性动态性对易逝品定价策略的影响第12页
        1.2.2 应用进化博弈分析易逝品定价策略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本文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8-27页
    2.1 文献检索情况分析第18-21页
        2.1.1 文献检索情况第18-19页
        2.1.2 学术趋势分析第19-21页
    2.2 易逝品定价问题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2.2.1 易逝品定价第21页
        2.2.2 易逝品动态定价第21-22页
    2.3 考虑有限理性的定价研究第22-24页
    2.4 考虑认知不断完善的定价策略第24-25页
        2.4.1 考虑商家认知不断完善第24页
        2.4.2 考虑消费者学习第24-25页
    2.5 进化博弈在定价策略问题的相关应用第25-26页
    2.6 已有文献的贡献与不足第26页
    2.7 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示第26-27页
第3章 相关知识及理论基础第27-33页
    3.1 动态定价第27-28页
        3.1.1 易逝品的动态定价第27-28页
        3.1.2 商家动态定价的需求模型第28页
    3.2 有限理性第28-30页
        3.2.1 有限理性的基本概念第28-29页
        3.2.2 考虑有限理性的动态定价策略第29-30页
    3.3 进化博弈第30-31页
        3.3.1 进化博弈的基本概念第30-31页
        3.3.2 复制动态方程第31页
        3.3.3 进化均衡及进化稳定策略第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考虑主体有限理性的易逝品定价策略第33-41页
    4.1 问题描述第33页
    4.2 考虑商家有限理性的易逝品定价策略第33-36页
        4.2.1 初始认知下的商家定价策略第33-34页
        4.2.2 考虑商家认知不断完善的定价策略第34-36页
    4.3 考虑消费者群体偏好有限理性的策略第36-39页
        4.3.1 消费者群体效用函数第36-37页
        4.3.2 消费者偏好对感知效用的影响第37-39页
    4.4 考虑商家及消费者有限理性的定价策略集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基于进化博弈的易逝品定价进化稳定策略第41-53页
    5.1 收益矩阵第41-42页
    5.2 复制动态方程第42-44页
        5.2.1 商家复制动态方程第42-43页
        5.2.2 消费者复制动态方程第43-44页
    5.3 进化均衡的分析第44-52页
        5.3.1 对均衡点局部稳定性的分析第44-45页
        5.3.2 进化稳定策略分析第45-46页
        5.3.3 均衡路径第46-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基于进化博弈的易逝品定价策略算例分析第53-73页
    6.1 算例背景第53页
    6.2 基于进化博弈的有限理性策略及进化稳定策略第53-72页
        6.2.1 初始阶段有限理性策略及进化稳定策略第53-58页
        6.2.2 第一阶段有限理性策略及进化稳定策略第58-62页
        6.2.3 第二阶段有限理性策略及进化稳定策略第62-67页
        6.2.4 第三阶段有限理性策略及进化稳定策略第67-72页
    6.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6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与贡献第73-74页
        7.1.1 本文主要结论第73页
        7.1.2 本文主要贡献第73-74页
    7.2 本文局限与展望第74-76页
        7.2.1 本文研究局限第74页
        7.2.2 研究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钻井高压气体放空消音器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混合模型的发酵过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