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硫化物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1.1 引言第9-11页
    1.2 固体电解质的发展第11-17页
        1.2.1 晶体电解质第12-13页
        1.2.2 玻璃态电解质第13页
        1.2.3 玻璃陶瓷电解质第13-16页
        1.2.4 硫化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第16页
        1.2.5 硫化物电解质在空气中的化学稳定性第16-17页
    1.3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1.3.1 硫化物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第18-20页
        1.3.2 电极/电解质界面第20-21页
        1.3.3 硫化物电解质对Li负极的稳定性及离子电导率第21-22页
    1.4 全固态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2-23页
    1.5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面临的问题第23-24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第25-32页
    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5-27页
        2.1.1 实验主要试剂第25-26页
        2.1.2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2 高能球磨法第27页
    2.3 物理性能测试和表征第27-28页
        2.3.1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第27页
        2.3.2 差示扫描量热法第27-28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28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第28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8-30页
        2.4.1 充放电测试(DC)第28-29页
        2.4.2 循环伏安测试(Cyclic Voltammetry, CV)第29页
        2.4.3 交流阻抗测试(AC impedance)第29-30页
    2.5 正极材料表面修饰第30-32页
        2.5.1 包覆五氧化二铌第30页
        2.5.2 包覆二氧化钛第30页
        2.5.3 包覆二氧化锆第30-32页
第三章 70Li_2S-30P_2S_5的制备及表征第32-45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3.2.1 70Li_2S-30P_2S_5的制备第32-33页
        3.2.2 70Li_2S-30P_2S_5的表征第33页
        3.2.3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装配第33-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4页
        3.3.1 XRD分析第34-35页
        3.3.2 DSC分析第35-36页
        3.3.3 离子电导率及循环伏安测试第36-38页
        3.3.4 正极材料表征及电池性能测试第38-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Li_2S-P_2S_5-Li_3PO_4三元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45-51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6页
        4.2.1 5Li_3PO_4-95(0.7Li_2S-0.3P_2S_5)的合成第45页
        4.2.2 性能表征第45-46页
        4.2.3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装配第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Li_2S-P_2S_5-P_2O_5-Fe S四元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51-58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实验部分第51-52页
        5.2.1 69Li_2S-26P_2S_5-3P_2O_5-2FeS玻璃材料的合成第51页
        5.2.2 性能表征第51-52页
        5.2.3 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装配第5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汉市高校体育专业羽毛球专选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下一篇:西藏江孜达玛节的流变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