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天气学论文--急流和风在天气学上的分析论文

东亚高空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6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东亚高空急流基本特征第16-21页
        1.2.1 空间分布特征第16页
        1.2.2 时间变化特征第16-18页
        1.2.3 急流形成及变化机制第18-21页
    1.3 高空急流协同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第21-24页
    1.4 全球变暖对高空急流的影响第24-25页
    1.5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安排第25-26页
    1.6 本文创新点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36页
第二章 东亚高空急流位置和强度的协同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效应第36-54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资料和方法第37-38页
    2.3 东亚副热带急流和极锋急流变化特征第38-41页
        2.3.1 高空急流结构第38-39页
        2.3.2 高空急流变化关键区第39-40页
        2.3.3 急流位置和强度变化特征第40-41页
    2.4 东亚副热带急流和极锋急流主要变化模态第41-43页
    2.5 高空急流协同变化的气候效应第43-48页
        2.5.1 大气环流特征第43-46页
        2.5.2 气候效应第46-48页
    2.6 总结与讨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第三章 东亚高空急流位置和强度协同变化的机制第54-72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资料和方法第55-56页
    3.3 急流位置和强度协同变化的热力学机制第56-61页
        3.3.1 经向温度梯度异常第57-58页
        3.3.2 温度平流输送异常第58-60页
        3.3.3 热带海温异常第60-61页
    3.4 急流位置和强度协同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第61-66页
        3.4.1 天气尺度瞬变强迫异常第61-64页
        3.4.2 定常波活动异常第64-66页
    3.5 总结与讨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第四章 极地增暖对急流协同变化的影响第72-90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模式和方法介绍第73-74页
    4.3 AMIP模式对高空急流模拟能力评估第74-78页
        4.3.1 高空急流气候态模拟第74-75页
        4.3.2 高空急流协同变化模拟第75-78页
    4.4 海冰融化对急流协同变化及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第78-85页
        4.4.1 海冰融化对急流协同变化的影响第79-83页
        4.4.2 海冰融化对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第83-85页
    4.5 总结与讨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第五章 极地增暖对北半球中纬度极端事件的影响及其机制第90-110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方法和模式介绍第91-95页
        5.2.1 局地波活动及其通量第91-93页
        5.2.2 AGCM模式和再分析资料第93-95页
    5.3第95-99页
        5.3.1 全球纬向平均的波活动特征第95-97页
        5.3.2 局地波活动的变化特征第97-99页
    5.4 反气旋波活动异常对中纬度地区温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第99-102页
        5.4.1 地表温度变化特征第99-101页
        5.4.2 反气旋波活动异常对温度异常影响机制第101-102页
    5.5 总结和讨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6页
    6.1 全文总结第110-113页
    6.2 讨论和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6页
已发表论文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投入产出模型的城市污水系统能耗及环境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宏观债务的市场风险及化解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