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医药卫生器械论文

脑深部刺激电极颅内穿剌机理及靶点定向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7-3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3页
        1.2.1 脑组织材料力学属性的研究现状第21-25页
        1.2.2 微电极对脑组织穿刺作用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1.2.3 电极穿刺减摩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7-31页
        1.2.4 脑立体定位工具及方法的研究现状第31-33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33-37页
第2章 丘脑底核穿刺路径上脑组织材料力学属性的研究第37-59页
    2.1 大脑皮质表面刺破前/后套管电极对脑组织的作用形式分析第37-38页
    2.2 大脑皮质表面刺破前/后脑组织的材料力学模型第38-42页
        2.2.1 大脑皮质表面刺破前完整脑组织的弹性力学模型第38-40页
        2.2.2 大脑皮质表面刺破后脑组织的粘弹性力学模型第40-42页
    2.3 完整脑组织的穿刺及脑组织切片的压痕-松弛测试第42-49页
        2.3.1 测试系统第42-43页
        2.3.2 脑组织样本的制作第43-47页
        2.3.3 测试过程第47-48页
        2.3.4 统计学分析第48-49页
    2.4 穿刺路径上脑组织的材料力学属性第49-55页
        2.4.1 大脑皮质表面刺破前脑组织的弹性属性第49-50页
        2.4.2 大脑皮质表面刺破后脑组织的粘弹性属性第50-55页
    2.5 脑组织材料力学属性的分析及应用第55-58页
        2.5.1 完整猪脑组织弹性属性的正确性论述及使用第55-56页
        2.5.2 脑组织粘弹性的差异性对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手术的指导第56-58页
    2.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3章 手术条件下电极对脑组织穿刺作用的研究第59-85页
    3.1 穿刺过程中脑组织变形及穿刺损伤的来源分析第59-60页
    3.2 脑组织单次穿刺过程及二次穿刺过程的测试第60-63页
        3.2.1 穿刺测试系统及穿刺针的准备第60页
        3.2.2 猪脑组织穿刺样本的制作第60-61页
        3.2.3 穿刺测试方案第61-63页
        3.2.4 统计学分析第63页
    3.3 脑组织对穿刺的反应情况第63-78页
        3.3.1 单次穿刺测试中脑组织的反应第63-74页
        3.3.2 二次穿刺测试中脑组织的反应第74-78页
    3.4 脑组织的穿刺反应对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手术的指导第78-82页
        3.4.1 大脑皮质表面的波动规律对电极穿刺的指导第78-80页
        3.4.2 穿刺力对电极和脑组织相互作用的指导第80-82页
    3.5 本章小结第82-85页
第4章 微织构穿刺针的设计制备及其穿刺性能研究第85-113页
    4.1 微织构穿刺针的形貌设计第85-98页
        4.1.1 微织构宽度和深度的激光加工工艺参数优化第87-93页
        4.1.2 微织构间距的选择第93-98页
    4.2 微织构穿刺针的制备第98-104页
        4.2.1 穿刺针的旋转控制加工设备第98-99页
        4.2.2 微织构穿刺针的激光加工过程第99-103页
        4.2.3 微织构穿刺针的加工结果第103-104页
    4.3 微织构穿刺针对脑组织的单次穿刺测试及结果分析第104-112页
        4.3.1 微织构穿刺针对脑组织的单次穿刺测试第104-105页
        4.3.2 微织构穿刺针与脑组织之间的穿刺摩擦结果第105-109页
        4.3.3 微织构穿刺针与脑组织之间穿刺摩擦结果的分析第109-112页
    4.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5章 无框式正交定向自动穿刺平台的设计与实验研究第113-139页
    5.1 有框式脑立体定向仪的工作原理及存在问题第113-117页
        5.1.1 有框式脑立体定向仪的工作原理第113-115页
        5.1.2 有框式脑立体定向仪存在的问题第115-117页
    5.2 无框式正交定向自动穿刺平台的设计及搭建第117-128页
        5.2.1 无框式正交定向方法的原理第117-121页
        5.2.2 无框式正交定向自动穿刺平台的设计与搭建第121-128页
    5.3 无框式正交定向自动穿刺实验第128-137页
        5.3.1 仿颅脑透明穿刺模型的设计及制备第128-130页
        5.3.2 规划路径正交竖直定向的空载穿刺实验第130-134页
        5.3.3 仿颅脑透明穿刺模型的自动穿刺实验第134-137页
    5.4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9-143页
    6.1 全文总结第139-142页
    6.2 研究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的荣誉奖励第159-161页
英文论文第161-1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洛昔康通过抑制COX-2/PGE2/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肝癌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长疲劳寿命的钛合金Ti6Al4V铣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