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的高能效异构蜂窝网络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9页
        1.1.1 移动通信系统性能需求第15-17页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高能效研究第17-19页
    1.2 异构蜂窝网络的空间建模研究第19-22页
    1.3 研究内容及贡献第22-23页
    1.4 论文组织安排第23-24页
第二章 异构蜂窝网络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第24-29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第24-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上下行解耦/非解耦接入架构性能比较第29-4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系统模型第29-32页
        3.2.1 用户能耗模型第30页
        3.2.2 用户关联第30-31页
        3.2.3 用户与服务基站间距离分布第31-32页
    3.3 用户均匀分布下的网络性能建模第32-35页
        3.3.1 用户速率第32-35页
        3.3.2 系统频效与能效第35页
    3.4 用户热点成簇分布下的网络性能建模第35-38页
    3.5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第38-46页
        3.5.1 负载均衡第39-41页
        3.5.2 系统平均频效与能效第41-44页
        3.5.3 用户传输公平性第44-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的高能效休眠机制第47-5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系统模型第47-48页
    4.3 能耗最小的随机休眠策略第48-52页
        4.3.1 用户到服务基站的距离统计第49页
        4.3.2 覆盖概率第49-51页
        4.3.3 能耗最小问题第51-52页
    4.4 能效最优的随机休眠机制第52-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上下行解耦接入架构的时延与能效折中的休眠机制第57-66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系统模型及问题描述第57-59页
    5.3 休眠机制设计第59-62页
        5.3.1 能效优先的休眠窗口设计第59-61页
        5.3.2 时延优先的休眠窗口设计第61-62页
    5.4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第62-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第66-68页
附件第68-78页
    附件A:定理 3-1第68-69页
    附件B:引理 3-1第69-70页
    附件C:定理 3-2第70-72页
    附件D:引理 4-1第72-73页
    附件E:引理 4-2第73-74页
    附件F:定理 4-2第74-75页
    附件G:定理 5-1第75-76页
    附件H:定理 5-2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路面识别的四轮轮毂汽车牵引力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SDN的VDES卫星网络路由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