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司法实践中的困惑 | 第10-12页 |
二、概念的由来:原因力的理论溯源 | 第12-17页 |
(一) 哲学因果关系学说 | 第12-13页 |
(二) 大陆法系因果关系学说 | 第13-15页 |
(三) 英美法系因果关系学说 | 第15-17页 |
三、理论的构建:原因力的基本理论体系 | 第17-24页 |
(一) 原因力的涵义探析 | 第17-19页 |
(二) 原因力的性质辨析 | 第19-21页 |
(三) 原因力的判断标准研析 | 第21-24页 |
1. 原因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 第21-23页 |
2. 原因力大小的比较方法 | 第23-24页 |
四、合理性探讨:适用原因力概念的客观需要 | 第24-30页 |
(一) 因果关系认定阶段 | 第24页 |
(二) 损害赔偿阶段 | 第24-30页 |
1. 比较过错规则的局限性 | 第24-25页 |
2. 比较原因力规则的合理性 | 第25-27页 |
3. 原因力、过错综合比较规则 | 第27-30页 |
五、问题的解决:原因力理论在各类重、难点侵权案件中的具体应用 | 第30-35页 |
(一) 数人侵权与原因力 | 第30-31页 |
(二) 与有过失与原因力 | 第31-32页 |
(三) 不可抗力与原因力 | 第32-33页 |
(四) 受害人特殊体质与原因力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