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论文

秦汉江淮平原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4页
    第一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0页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专著方面第10-12页
        二、论文方面第12-14页
第一章 江淮平原自然地理背景第14-17页
    第一节、概念由来和空间界定第14页
    第二节、湿热的环境第14-15页
    第三节、呈阶梯分布的地貌类型第15-17页
        一、苏北平原区第15-16页
        二、江淮丘陵区第16页
        三、大别山区第16-17页
第二章 秦时期江淮平原历史经济地理第17-22页
    第一节、秦对江淮平原东部的征服和新县的辟置第17-19页
    第二节、江淮平原中、西部的政区建置与地区开发第19-21页
    第三节、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西汉时期江淮平原历史经济地理第22-38页
    第一节、江淮平原东部的经济开发第22-28页
        一、刘濞时代的经济建设(前195年—前154年)第22-25页
        二、后刘濞时代的历史经济地理状况(前153年—9年)第25-28页
    第二节、江淮平原中、西部经济发展状况第28-36页
        一、政区沿革第28-30页
        二、农业发展状况第30-34页
        三、交通和城市的发展第34-36页
    第三节、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东汉时期江淮平原历史经济地理第38-53页
    第一节、江淮平原东部第38-44页
        一、临淮郡(下邳国)、广陵郡沿革第38-39页
        二、农业地理面貌第39-42页
        三、手工业发展概况第42-44页
    第二节、江淮平原中、西部第44-51页
        一、政区沿革第44-45页
        二、农业开发进程第45-50页
        三、水运交通的发展第50-51页
    第三节、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结语第53-57页
    第一节、秦汉江淮平原经济地理分区第53-54页
        一、江淮平原东部—手工业区第53页
        二、江淮平原中、西部—农业粮食作物产区—林副业区第53页
        三、区域之间的联系第53-54页
    第二节、秦汉江淮平原经济发展特点第54页
    第三节、影响秦汉江淮平原经济开发的相关因素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一: 秦汉江淮平原政区建置表第62-64页
附录二: 两汉江淮平原及江南各郡国人口密度表第64-66页
作者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系史述论(1936-1949)
下一篇:陈栩文学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