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1-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重点、难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史地系历史渊源与沿革变迁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史地系渊源 | 第18-21页 |
一、组织渊源 | 第18-19页 |
二、学术渊源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史地系沿革及各单位关系 | 第21-24页 |
一、史地系沿革 | 第21-23页 |
二、史地系各单位关系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史地系概况 | 第24-47页 |
第一节 史地系办学条件 | 第24-30页 |
一、师资力量 | 第24-25页 |
二、办学经费 | 第25-28页 |
三、图书仪器设备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史地系学生培养 | 第30-38页 |
一、本科生培养 | 第30-34页 |
二、研究生培养 | 第34-38页 |
第三节 史地系学术活动 | 第38-47页 |
一、西迁前史地系学术活动(1936.9-1937.11) | 第38-40页 |
二、西迁时期史地系学术活动(1937.11-1946.9) | 第40-44页 |
三、复员杭州后史地系学术活动(1946.9-1949.6)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史地系办学成功经验探析 | 第47-70页 |
第一节 史地系师生良好的学风和学术氛围 | 第47-56页 |
一、史地系师生刻苦认真的治学态度 | 第47-50页 |
二、"读书不忘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 第50-53页 |
三、浙江大学实事求是、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 | 第53-56页 |
第二节 竺可桢校长的大力支持 | 第56-62页 |
一、竺可桢对张其昀的极力支持 | 第56-58页 |
二、竺可桢对史地系的全面支持 | 第58-62页 |
第三节 史地系切合实际的发展策略 | 第62-70页 |
一、史地合一的办系特色 | 第62-65页 |
二、史地系与时代、社会的契合 | 第65-70页 |
第五章 对史地系办学的思考 | 第70-78页 |
第一节 史地合一与史地分系 | 第70-72页 |
第二节 实用主义与文科发展 | 第72-74页 |
第三节 学人、学术与政治 | 第74-7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126页 |
一、浙江大学史地系大事记 | 第84-90页 |
二、浙江大学史地系(1936-1949)历年教职工一览表 | 第90-98页 |
三、浙江大学史地系历届学生名录 | 第98-102页 |
四、浙江大学史地系师生在校期间部分论著年表 | 第102-117页 |
五、史地系部分演讲一览表 | 第117-123页 |
六、史地学会历届负责人名录 | 第123-126页 |
作者简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