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2 IEEE 802.11协议与仿真平台介绍 | 第11-30页 |
2.1 IEEE 802.11概述 | 第11-15页 |
2.1.1 IEEE 802.11的发展 | 第11-13页 |
2.1.2 IEEE 802.11协议分层 | 第13页 |
2.1.3 IEEE 802.11拓扑结构简介 | 第13-15页 |
2.2 IEEE 802.11访问机制 | 第15-20页 |
2.2.1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 第15-17页 |
2.2.2 点协调功能(PCF) | 第17页 |
2.2.3 Data/ACK机制 | 第17-18页 |
2.2.4 RTS/CTS机制 | 第18-20页 |
2.3 IEEE 802.11 MAC层关键技术 | 第20-27页 |
2.3.1 A-MSDU机制 | 第21-22页 |
2.3.2 A-MPDU帧聚合 | 第22-23页 |
2.3.3 Block ACK机制 | 第23-27页 |
2.4 NS-3仿真平台介绍 | 第27-29页 |
2.4.1 NS-3简介 | 第27-28页 |
2.4.2 NS-3中Wi-Fi网络设备的实现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一种基于BA帧权重的速率自适应算法 | 第30-52页 |
3.1 传统速率自适应算法介绍 | 第30-34页 |
3.1.1 速率自适应算法理论 | 第30-31页 |
3.1.2 经典的速率自适应算法介绍 | 第31-34页 |
3.2 Block ACK机制下的ARF算法分析 | 第34-38页 |
3.3 一种基于BA帧权重分析的E-WFD算法 | 第38-43页 |
3.3.1 E-WFD基本思想 | 第38-39页 |
3.3.2 E-WFD算法的配权方法 | 第39-42页 |
3.3.3 Block ACK机制下E-WFD与ARF对比 | 第42-43页 |
3.4 E-WFD算法在NS-3中的实现 | 第43-44页 |
3.5 E-WFD算法仿真性能分析 | 第44-51页 |
3.5.1 E-WFD与ARF算法速率选择对比 | 第45-46页 |
3.5.2 慢信道仿真性能分析 | 第46-49页 |
3.5.3 快信道仿真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基于BA帧权重的自适应帧聚合算法 | 第52-66页 |
4.1 基于帧聚合机制的饱和吞吐量分析 | 第52-56页 |
4.2 一种基于Block ACK机制的自适应帧聚合算法 | 第56-60页 |
4.2.1 自适应帧聚合算法分析 | 第56-58页 |
4.2.2 基于BA帧权重分析的自适应帧聚合方法 | 第58-60页 |
4.3 NS-3仿真的实现与分析 | 第60-65页 |
4.3.1. 非饱和发送情况 | 第61-62页 |
4.3.2 饱和发送情况 | 第62-64页 |
4.3.3 权重分析有效性验证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6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