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云杉种内分化的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前言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沙地云杉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种内分化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分子标记 | 第16-21页 |
| ·第一代分子标记 | 第16-18页 |
| ·第二代分子标记 | 第18-2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 ·样本采集 | 第21-22页 |
| ·微卫星序列的获取 | 第22-23页 |
| ·DNA提取的准备工作 | 第22页 |
| ·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 ·微卫星序列引物的获取 | 第23页 |
| ·微卫星片段的扩增 | 第23页 |
| ·微卫星序列的检测 | 第23-25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3-25页 |
| ·凝胶紫外成像观察 | 第25页 |
| ·微卫星序列的分型 | 第25-26页 |
| ·荧光引物的扩增 | 第25页 |
| ·毛细管电泳检测 | 第25-26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Genepop v4.0 | 第26页 |
| ·Structure v2.2 | 第26-27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27-38页 |
| ·遗传分化 | 第27-33页 |
| ·等位基因频率 | 第27页 |
| ·杂合度 | 第27-28页 |
| ·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 | 第28-30页 |
| ·遗传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 ·近交系数 | 第31-33页 |
| ·哈迪温伯格平衡 | 第33-34页 |
| ·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 | 第33页 |
| ·杂合子缺失时的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 | 第33-34页 |
| ·哈迪温伯格平衡的模拟 | 第34-38页 |
| ·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 | 第35-36页 |
| ·基因型分化程度 | 第36-38页 |
| 4. 讨论 | 第38-50页 |
| ·遗传分化的程度 | 第38-42页 |
| ·遗传分化系数 | 第38页 |
| ·基因流 | 第38-39页 |
| ·遗传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 ·基因型分化的程度 | 第40-41页 |
| ·近交系数 | 第41页 |
| ·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的不足 | 第42-44页 |
| ·沙地云杉样本收集 | 第42-43页 |
| ·PCR扩增造成的无效等位基因 | 第43页 |
| ·GeneMapper数据的校读 | 第43-44页 |
| ·种内分化的成因 | 第44-47页 |
| ·种子雨的传播及分析 | 第44-45页 |
| ·土壤水分差异及分析 | 第45-47页 |
| ·哈迪温伯格平衡模拟的分析 | 第47-50页 |
| ·模拟平衡后的参数分析 | 第47-48页 |
| ·无法达到哈迪温伯格平衡的原因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