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商品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论文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及监管效果研究--以地方畜禽品种为例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1章 导论第19-29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9-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1.2 研究意义第20页
    1.2 概念界定第20-21页
        1.2.1 地理标志第20-21页
        1.2.2 地方畜禽品种第21页
    1.3 问题提出第21-22页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说第22-24页
        1.4.1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4.2 研究假说第23-24页
    1.5 技术路线图及论文结构安排第24-25页
        1.5.1 技术路线第24页
        1.5.2 论文结构安排第24-25页
    1.6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25-27页
        1.6.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6.2 数据来源第26-27页
    1.7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7-29页
        1.7.1 可能的创新第27页
        1.7.2 可能的不足第27-29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29-55页
    2.1 理论基础第29-37页
        2.1.1 地理标志的特征第29页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9-30页
        2.1.3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30-33页
        2.1.4 生产者行为理论第33-34页
        2.1.5 信息不对称第34-35页
        2.1.6 外部性第35-37页
    2.2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简介第37-43页
        2.2.1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历程第37-39页
        2.2.2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第39-40页
        2.2.3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简介第40-43页
    2.3 文献综述第43-47页
        2.3.1 地理标志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43-44页
        2.3.2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认知及消费意愿的相关研究第44-45页
        2.3.3 地理标志对生产者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第45-46页
        2.3.4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监管相关研究第46-47页
        2.3.5 文献评述第47页
    2.4 分析框架第47-53页
        2.4.1 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相关主体第48-49页
        2.4.2 品质控制对地理标志价值实现的重要性第49-50页
        2.4.3 分析框架第50-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3章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第55-75页
    3.1 我国地理标志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第55-58页
        3.1.1 地理标志的总体发展情况第55-56页
        3.1.2 地理标志的区域分布第56-57页
        3.1.3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种分类第57-58页
    3.2 我国地理标志的产业发展情况第58-62页
        3.2.1 我国地理标志的产业发展情况第59-61页
        3.2.2 我国地理标志的地区发展差异第61-62页
    3.3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第62-66页
        3.3.1 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第63-64页
        3.3.2 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分布第64-65页
        3.3.3 地方畜禽品种申请地理标志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第65-66页
    3.4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制度问题第66-70页
        3.4.1 普通商标和地理标志发生冲突第66-67页
        3.4.2 地理标志产权混乱第67-68页
        3.4.3 增加申请成本,浪费行政资源第68-69页
        3.4.4 监管混乱第69-70页
    3.5 地方畜禽品种固始鸡简介第70-73页
        3.5.1 固始鸡的历史典故第70页
        3.5.2 固始鸡产区的自然条件第70-71页
        3.5.3 固始鸡特点第71-72页
        3.5.4 固始鸡的保种及地理标志保护历程第72-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支付意愿分析—以固始鸡为例第75-93页
    4.1 理论假设及研究方法第75-78页
        4.1.1 理论假设第75-76页
        4.1.2 研究方法第76-78页
    4.2 数据来源及消费者基本情况第78-84页
        4.2.1 数据来源第78页
        4.2.2 消费者的基本情况第78-80页
        4.2.3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认知情况第80-84页
    4.3 消费者对鸡肉消费偏好的因子分析第84-87页
        4.3.1 消费者的鸡肉消费偏好第84页
        4.3.2 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第84-85页
        4.3.3 因子分析第85-86页
        4.3.4 因子分析结果第86-87页
    4.4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保护标识的支付溢价第87-91页
        4.4.1 变量定义及预期方向第87-88页
        4.4.2 计量结果分析第88-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地理标志对地方畜禽品种养殖户收益的影响—以固始鸡为例第93-105页
    5.1 地理标志对固始鸡养殖户年收益的影响第93-97页
        5.1.1 数据来源第93页
        5.1.2 描述性分析第93-95页
        5.1.3 计量经济分析第95-97页
    5.2 固始鸡养殖户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7-102页
        5.2.1 变量选择及理论假设第97-98页
        5.2.2 模型构建第98-100页
        5.2.3 计量结果分析第100-102页
    5.3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第6章 地理标志对地方畜禽品种养殖户品质控制的影响及其路径分析—以固始鸡为例第105-123页
    6.1 固始鸡养殖品质控制程度评价第105-109页
        6.1.1 评价方法选择第105-106页
        6.1.2 指标体系设置第106页
        6.1.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第106-107页
        6.1.4 固始鸡养殖品质控制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第107-109页
    6.2 固始鸡养殖户品质控制程度评价第109-112页
        6.2.1 数据来源第109页
        6.2.2 固始鸡养殖户品质控制程度评价结果第109-112页
    6.3 地理标志对固始鸡养殖户品质控制的路径分析第112-120页
        6.3.1 理论分析第112-113页
        6.3.2 理论假设第113-114页
        6.3.3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第114-115页
        6.3.4 信度及效度检验第115-117页
        6.3.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第117-120页
        6.3.6 路径启示第120页
    6.4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第7章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监管效果分析第123-137页
    7.1 基于生产者品质控制自我约束的监管必要性分析第123-125页
    7.2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者及其监管效果分析第125-135页
        7.2.1 地方政府事业部门的监管效果分析第125-128页
        7.2.2 行业协会监管效果分析第128-133页
        7.2.3 农民合作组织监管效果分析第133-134页
        7.2.4 地理标志企业对农产品品质控制的作用第134-135页
    7.3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37-143页
    8.1 研究结论第137-140页
    8.2 政策建议第140-143页
        8.2.1 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进行优化第140页
        8.2.2 在地方特色农产品申请地理标志的同时注重产业发展第140页
        8.2.3 加强宣传提升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认知程度,增强信息对称程度第140-141页
        8.2.4 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农户收益第141页
        8.2.5 通过组织化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户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程度第141-142页
        8.2.6 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多层次的监管机制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附录第151-167页
致谢第167-169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课题参与情况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生产环节服务外包实证研究
下一篇:SIRTUINS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