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篇章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农户行为 | 第19页 |
2.1.2 融资约束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农户融资状况的调研分析 | 第23-35页 |
3.1 样本来源及调研农户的基本情况 | 第23-27页 |
3.1.1 样本来源 | 第23页 |
3.1.2 调研农户的基本情况 | 第23-27页 |
3.1.3 小结 | 第27页 |
3.2 当前农户融资的基本特征描述 | 第27-34页 |
3.2.1 农户融资概况 | 第27-28页 |
3.2.2 农户融资渠道分析 | 第28-29页 |
3.2.3 农户融资规模分析 | 第29-30页 |
3.2.4 农户融资用途分析 | 第30-32页 |
3.2.5 农户融资期限分析 | 第32-33页 |
3.2.6 农户融资成本分析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农户融资约束的识别和度量 | 第35-42页 |
4.1 农户融资约束的识别和衡量方法 | 第36-37页 |
4.1.1 早期的衡量方法 | 第36页 |
4.1.2 间接衡量方法 | 第36页 |
4.1.3 直接衡量方法 | 第36-37页 |
4.2 农户融资约束的度量 | 第37-40页 |
4.2.1 农户融资约束的识别机制设计 | 第37-39页 |
4.2.2 需求型融资约束的度量 | 第39-40页 |
4.2.3 供给型融资约束的度量 | 第40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农户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探析 | 第42-56页 |
5.1 农户特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 | 第42-48页 |
5.1.1 研究假设及模型选择 | 第43-45页 |
5.1.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5.2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户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 | 第48-52页 |
5.2.1 农村存量金融机构有强烈的离农倾向 | 第48-49页 |
5.2.2 农村增量金融仍然沿袭存量金融的理念和逻辑 | 第49-51页 |
5.2.3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受到抑制且规范不足 | 第51-52页 |
5.3 农村金融运行环境对农户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5.3.1 农村信用、法规建设进程缓慢,影响金融机构开展农户信贷的积极性 | 第52-53页 |
5.3.2 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较低,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 | 第53页 |
5.3.3 农户信贷担保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农户信贷的可得性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对策建议 | 第56-62页 |
6.1 积极引导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拓展农户信贷能力 | 第56-57页 |
6.2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缓解农户融资约束 | 第57-59页 |
6.2.1 农村存量金融机构应增强普惠金融意识 | 第57-58页 |
6.2.2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应注重农村内生力量的培育 | 第58页 |
6.2.3 要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 第58-59页 |
6.3 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缓解农户融资约束 | 第59-62页 |
6.3.1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59-60页 |
6.3.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 第60-61页 |
6.3.3 完善农户信贷担保机制,加快建立农户信贷担保体系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