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论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心理契约与利益交换关系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2-19页
        1.4.1 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第12-14页
        1.4.2 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研究第14-18页
        1.4.3 文献评析第18-19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基本概念第19-20页
        2.1.1 研究生第19页
        2.1.2 研究生导师第19页
        2.1.3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心理契约第20-21页
        2.2.2 交易第21页
        2.2.3 机会主义行为第21-23页
第三章 导师与研究生的心理契约关系第23-31页
    3.1 师生心理契约的构建与违背第23-25页
        3.1.1 师生心理契约的构建第23-25页
        3.1.2 师生心理契约的违背第25页
    3.2 导师与研究生心理契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第25-31页
        3.2.1 双方对心理契约内容的理解存在分歧第26-27页
        3.2.2 导师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无法满足研究生期望第27-29页
        3.2.3 研究生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无法满足导师期望第29-31页
第四章 导师与研究生的利益交换关系第31-37页
    4.1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中的交易第31-33页
        4.1.1 导师和研究生基于知识的交易第31-32页
        4.1.2 导师和研究生基于学识信号的交易第32页
        4.1.3 导师和研究生基于情感的交易第32页
        4.1.4 导师和研究生基于直接经济利益的交易第32-33页
    4.2 导师与研究生交易关系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现状第33-37页
        4.2.1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疏忽职守问题第33-34页
        4.2.2 导师不顾研究生自身特点随意安排的问题第34页
        4.2.3 收益分配信息不对称诱发导师的机会主义行为第34-35页
        4.2.4 研究生的事前机会主义行为引发导师不满第35-37页
第五章 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心理契约与利益交换关系的改进第37-45页
    5.1 导师与研究生间心理契约下关系的改进第37-40页
        5.1.1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尊师爱生教育第37-38页
        5.1.2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38-39页
        5.1.3 脚踏实地学习,提高自我修养第39-40页
    5.2 导师与研究生间利益交换下关系的改进第40-45页
        5.2.1 双向问责制下加强导师岗前培训和学生思想教育第40-41页
        5.2.2 注重师生反馈下建立导师谈话制调动学生主动性第41-42页
        5.2.3 公开利益分配,保留学生抉择权第42-43页
        5.2.4 改革升学制度,注重综合素养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南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分析
下一篇: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招投标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