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微流控系统的高通量蛋白质结晶筛选新方法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U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5页
    1.1 蛋白质结晶及其筛选方法第14-16页
        1.1.1 蛋白质结构测定和蛋白质结晶第14-15页
        1.1.2 常用的蛋白质结晶筛选方法第15-16页
    1.2 商业化蛋白质结晶筛选仪器第16-34页
        1.2.1 商业蛋白质结晶筛选机器人第17-29页
            1.2.1.1 开放式液体操纵机器人平台及改装第18-19页
            1.2.1.2 Digilab公司的HoneyBee系列第19-21页
            1.2.1.3 Douglas Instruments公司的Oryx系列第21-22页
            1.2.1.4 TTPlabtech公司的Mosquito系列第22-24页
            1.2.1.5 ARI公司的Phoenix和Gryphon结晶筛选机器人第24-27页
            1.2.1.6 Formulatrix公司的Formulator和Mantis仪器第27-29页
        1.2.2 其他可用于蛋白质结晶筛选的通用型液体操纵平台第29-34页
            1.2.2.1 Formulatrix公司的NT8第30-31页
            1.2.2.2 Hamilton公司的Microlab STAR和VANTAGE系统第31-33页
            1.2.2.3 Tecan公司的Freedom EVO和Fluent实验室自动化方案第33-34页
    1.3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蛋白质结晶和筛选第34-43页
        1.3.1 PDMS微泵微阀技术第35-37页
        1.3.2 液滴技术第37-40页
        1.3.3 滑动芯片第40-41页
        1.3.4 树型逆向扩散芯片第41-42页
        1.3.5 离心力驱动芯片第42-43页
    1.4 常见3D打印技术及其在微流控领域的应用第43-48页
        1.4.1 光固化立体造型及相关技术第45-46页
        1.4.2 选择性激光烧结第46-47页
        1.4.3 熔融沉积造型第47-48页
        1.4.4 喷墨打印第48页
    1.5 小结和选题意义第48-49页
    1.6 参考文献第49-55页
第二章 基于3D打印微孔阵列芯片和液滴技术的蒸气扩散蛋白质结晶系统的研究第55-79页
    2.1 引言第55-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64页
        2.2.1 试剂与材料第57页
        2.2.2 仪器设备第57-58页
        2.2.3 微孔芯片的设计和处理第58-60页
        2.2.4 3D打印微孔芯片的表征和性能测试第60页
        2.2.5 毛细管取样针的制备第60页
        2.2.6 蒸气扩散体系的验证和条件优化第60-62页
        2.2.7 不同体积的液滴蒸气扩散速度研究第62页
        2.2.8 蛋白质结晶和筛选过程第62-6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2.3.1 系统设计第65-68页
            2.3.1.1 3D打印微孔芯片的设计和加工第65-67页
            2.3.1.2 密封体系的形成第67-68页
            2.3.1.3 结晶液滴蒸气扩散速率的控制方法第68页
        2.3.2 3D打印芯片的石蜡填充和表面处理结果第68-70页
        2.3.3 蒸气扩散体系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研究第70-72页
            2.3.3.1 结晶液滴和沉淀剂孔中不同盐浓度比的影响第71-72页
            2.3.3.2 结晶孔中不同油量对液滴失水速率的影响第72页
        2.3.4 纳升级液滴中的蒸气扩散蛋白质结晶和筛选第72-75页
            2.3.4.1 不同浓度溶菌酶的微批量法和蒸气扩散结晶结果对比第72-74页
            2.3.4.2 溶菌酶和胰蛋白酶的蒸气扩散结晶筛选第74-75页
    2.4 结论及展望第75-76页
    2.5 参考文献第76-79页
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浓度梯度液滴阵列技术的蛋白质结晶高通量筛选方法的研究第79-111页
    3.1 引言第79-81页
    3.2 实验部分第81-87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81-82页
        3.2.2 仪器设备第82-83页
        3.2.3 微阵列芯片的设计和制作第83页
        3.2.4 浓度梯度的形成和条件试验第83-85页
        3.2.5 大规模、高通量蛋白质结晶和筛选第85-87页
        3.2.6 微体积浓度梯度蛋白质结晶与常规体积对比第87页
    3.3 实验装置的优化、改进以及初步评测第87-92页
        3.3.1 全自动液滴阵列机器人和性能调试第87-90页
            3.3.1.1 第二代全自动液滴阵列机器人及性能第87-90页
        3.3.2 编码型微孔阵列玻璃芯片的设计和优化第90-92页
            3.3.2.1 编码型微孔阵列玻璃芯片的设计第90-91页
            3.3.2.2 PMMA框与玻璃芯片黏合剂及耐油试验第91-9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92-107页
        3.4.1 蛋白液滴浓度梯度阵列的FITC-葡聚糖模拟第93页
        3.4.2 液滴浓度梯度阵列的影响条件和优化第93-95页
            3.4.2.1 不同样品量对浓度梯度的影响第93-94页
            3.4.2.2 不同缓冲液量对浓度梯度的影响第94-95页
            3.4.2.3 样品及缓冲液用量的条件选择和优化第95页
        3.4.3 基于液滴浓度梯度技术的大规模蛋白质结晶条件筛选第95-106页
            3.4.3.1 溶菌酶结晶条件筛选第95-98页
            3.4.3.2 胰蛋白酶结晶条件筛选第98-101页
            3.4.3.3 葡萄糖异构酶的结晶条件筛选第101-104页
            3.4.3.4 索马甜蛋白结晶条件筛选第104-106页
        3.4.4 微体积浓度梯度蛋白质结晶与常规体积对比第106-107页
    3.5 结论及展望第107-108页
    3.6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附录第111-128页
作者简历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钯、铜催化的2-(2-吡啶基)异丙基胺导向的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Steenkrotin类二萜三环骨架构建及高价碘促进的阳离子型[5+2]环加成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