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誉和管制机制的消费者网上购物决策研究--以淘宝网为例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现实背景 | 第14-15页 |
·理论背景 | 第15-16页 |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2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46页 |
·信誉和信任的文献综述 | 第22-29页 |
·信誉与在线信誉 | 第22-24页 |
·信任与在线信任 | 第24-28页 |
·信誉与信任的关系 | 第28-29页 |
·在线信誉系统 | 第29-31页 |
·管制机制研究 | 第31-33页 |
·消费者决策研究 | 第33-35页 |
·感知风险理论研究 | 第35-40页 |
·感知风险的定义 | 第35-36页 |
·感知风险的类型 | 第36-38页 |
·感知风险的测量 | 第38-40页 |
·产品网络营销适应性 | 第40-43页 |
·产品类别/分类理论 | 第40-42页 |
·商品的平台适应性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3 案例研究 | 第46-56页 |
·淘宝网 | 第46-49页 |
·淘宝网的在线信誉评价机制 | 第46-48页 |
·淘宝网的管制机制 | 第48-49页 |
·拍拍网 | 第49-52页 |
·拍拍网的在线信誉评价机制 | 第50-51页 |
·拍拍网的管制机制 | 第51-52页 |
·百度有啊 | 第52-56页 |
·"百度有啊"的在线信誉评价机制 | 第52-53页 |
·"百度有啊"的管制机制 | 第53-56页 |
4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56-70页 |
·研究模型 | 第56-59页 |
·变量选择与研究假设 | 第59-70页 |
·感知信任与网络购买意愿 | 第59-61页 |
·感知风险与网络购买意愿 | 第61-62页 |
·感知信任与感知风险 | 第62-63页 |
·信誉机制变量的选择与假设 | 第63-64页 |
·管制机制变量的选择与假设 | 第64-66页 |
·控制变量:产品种类的影响 | 第66-70页 |
5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70-82页 |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 | 第70-74页 |
·自变量的操作性问项 | 第70-71页 |
·中介变量的操作性问项 | 第71-74页 |
·因变量的操作性问项 | 第74页 |
·问卷形成与前测 | 第74-81页 |
·前测问卷设计 | 第74-76页 |
·问卷的最终形成 | 第76-81页 |
·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来源 | 第81-82页 |
6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82-110页 |
·样本分布 | 第82-83页 |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3-90页 |
·信度分析 | 第83-85页 |
·效度分析 | 第85-90页 |
·相关分析 | 第90-92页 |
·网络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91页 |
·感知信任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91页 |
·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91-92页 |
·回归分析 | 第92-102页 |
·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92-94页 |
·感知信任的回归分析 | 第94-98页 |
·感知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98-101页 |
·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101-102页 |
·商品类别的影响作用 | 第102-107页 |
·搜索产品与体验产品的比较 | 第102-105页 |
·体验产品与信任产品的比较 | 第105-107页 |
·假设检验结果 | 第107-110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研究结论 | 第110-112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12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附录1 前测问卷 | 第122-128页 |
附录2 终测问卷 | 第128-13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