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论文

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图目录第11-12页
表目录第12-14页
1 绪论第14-26页
   ·引言第14-15页
   ·研究背景第15-17页
   ·问题提出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对象第18-19页
     ·研究视角第19页
   ·研究目的第19-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理论意义第20页
     ·现实意义第20-21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21-26页
     ·研究方法第21-23页
     ·研究框架第23-26页
2 文献综述第26-40页
   ·电子政务系统相关文献综述第26-27页
   ·技术接受理论研究第27-31页
     ·理性行为理论第28-29页
     ·计划行为理论第29页
     ·技术接受理论第29-31页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第31-34页
   ·TAM与TTF整合模型相关研究综述第34-37页
   ·文献综述小结第37-40页
3 研究设计第40-60页
   ·研究构思第40-41页
   ·研究假设第41-44页
   ·研究变量定义第44-47页
   ·问卷设计第47-60页
     ·问卷设计流程第47-48页
     ·问项设计第48-50页
     ·问卷前测与修正第50-60页
4 模型验证第60-86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60-64页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64-67页
     ·信度分析第64页
     ·效度分析第64-67页
   ·方差分析第67-69页
     ·性别对政府业务系统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第67页
     ·教育背景对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第67-68页
     ·每星期计算机使用时间对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第68-69页
   ·相关分析第69-73页
     ·任务特性、技术特性与任务技术匹配的相关分析第69-71页
     ·技术特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的相关分析第71-72页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态度的相关分析第72-73页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的相关分析第73页
   ·回归分析第73-83页
     ·任务特性、技术特性与任务技术匹配的回归分析第74-78页
     ·技术特性、任务技术匹配与感知易用性的回归分析第78-79页
     ·任务技术匹配、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的回归分析第79-81页
     ·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态度的回归分析第81-82页
     ·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与使用意愿的回归分析第82-83页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第83-86页
5 案例研究第86-112页
   ·案例研究设计第86-90页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第86-87页
     ·案例研究的实施步骤第87页
     ·案例方法与设计第87-90页
   ·任务技术相关分析第90-104页
     ·工作任务分析第90-95页
     ·信息系统技术分析第95-100页
     ·任务技术匹配分析第100-104页
   ·任务技术匹配程度对用户感知因素的影响第104-109页
     ·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第104-106页
     ·使用态度第106-108页
     ·使用意愿第108-109页
   ·案例研究总结第109-112页
6 结果分析讨论第112-118页
   ·任务技术匹配评价维度的分析讨论第112-113页
   ·技术特性对任务技术匹配与感知易用性影响分析讨论第113-114页
   ·任务技术匹配对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分析讨论第114页
   ·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分析讨论第114-115页
   ·不同用户的使用意愿认知差异影响分析讨论第115-118页
7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118-122页
   ·研究结论第118-119页
   ·对策与建议第119-120页
   ·研究创新点第120页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附录1第130-132页
附录2第132-134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编码的重传以及P2P共享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信誉和管制机制的消费者网上购物决策研究--以淘宝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