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域下的物联网发展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1 技术层面 | 第8-9页 |
1.3.2 社会层面 | 第9页 |
1.3.3 哲学层面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物质观与物联网 | 第12-15页 |
2.1 马克思的物质观 | 第12页 |
2.2 物联网概述 | 第12-13页 |
2.3 物联网的哲学释义 | 第13-15页 |
2.3.1 物联网中“物”的内涵 | 第13页 |
2.3.2 物联网的时空性 | 第13-14页 |
2.3.3 物联网导致新的生产方式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人本主义与物联网的人本意涵 | 第15-20页 |
3.1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 | 第15页 |
3.2 人的本质 | 第15-16页 |
3.2.1 人的实践本质 | 第15-16页 |
3.2.2 人的社会本质 | 第16页 |
3.2.3 人的个性本质 | 第16页 |
3.3 物联网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16-20页 |
3.3.1 物联网与人的实践发展 | 第17页 |
3.3.2 物联网与人的社会关系发展 | 第17-18页 |
3.3.3 物联网与人的个性发展 | 第18-20页 |
第四章 技术异化与物联网异化 | 第20-26页 |
4.1 技术异化的含义及特征 | 第20页 |
4.2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 第20-22页 |
4.2.1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现象分析 | 第20-21页 |
4.2.2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制度分析 | 第21页 |
4.2.3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实质分析 | 第21-22页 |
4.3 物联网异化 | 第22-24页 |
4.3.1 侵犯个人隐私权 | 第22-24页 |
4.3.2 危害人类生存发展和身体健康 | 第24页 |
4.4 物联网异化的原因 | 第24-26页 |
4.4.1 经济原因 | 第24-25页 |
4.4.2 政治原因 | 第25-26页 |
第五章 主体性与物联网的主客体 | 第26-32页 |
5.1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 第26-28页 |
5.1.1 主体性的含义及特征 | 第26页 |
5.1.2 主体性问题的追问 | 第26-27页 |
5.1.3 马克思“主体”的实践性 | 第27-28页 |
5.2 物联网的主客体 | 第28-32页 |
5.2.1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物联网的主客体 | 第28-29页 |
5.2.2 物联网对人的“主体性”挑战 | 第29-30页 |
5.2.3 物联网对人的“主体性”挑战案例 | 第30-32页 |
第六章 物联网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32-35页 |
6.1 人本主义原则 | 第32页 |
6.2 技术与人文融合发展原则 | 第32-33页 |
6.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3-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