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黑色金属论文--铁论文

云南大红山铁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构造与成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大红山矿区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8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量第18-20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第20-33页
    2.1 区域地层第21-24页
    2.2 区域构造第24-26页
    2.3 区域岩浆岩第26-28页
        2.3.1 红山期第27-28页
        2.3.2 龙川期第28页
        2.3.3 晋宁期第28页
        2.3.4 加里东期第28页
        2.3.5 燕山期第28页
    2.4 区域变质作用第28-29页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29-31页
        2.5.1 磁性特征第29-30页
        2.5.2 放射性特征第30页
        2.5.3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第30-31页
    2.6 区域矿产第31-33页
第三章 矿区地质第33-53页
    3.1 地层第33-36页
    3.2 构造第36页
        3.2.1 褶皱第36页
        3.2.2 断层第36页
    3.3 岩浆岩第36-40页
        3.3.1 变质火山~沉积岩第36-38页
        3.3.2 侵入岩第38-40页
    3.4 矿体地质特征第40-53页
        3.4.1 矿带特征第40-46页
        3.4.2 矿石及脉石结构构造第46-49页
        3.4.3 围岩蚀变第49-51页
        3.4.4 成矿阶段划分第51-53页
第四章 大红山矿区构造体系第53-65页
    4.1 基底构造形式第53页
    4.2 盖层构造形式第53-54页
    4.3 东西向构造形式第54-57页
    4.4 北西向构造形式第57-59页
    4.5 南北向构造体系第59页
    4.6 北东向构造体系第59-60页
    4.7 火山机构第60-64页
    4.8 构造期次划分第64-65页
第五章 大红山矿区构造与成矿关系分析第65-101页
    5.1 康滇地轴对成矿的影响第66-69页
    5.2 大红山矿区构造体系与成矿第69-73页
        5.2.1 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成矿第69-71页
        5.2.2 北西向构造体系与成矿第71页
        5.2.3 南北向构造体系与成矿第71-72页
        5.2.4 北东向构造体系与成矿第72页
        5.2.5 构造在时间上与成矿的关系第72-73页
    5.3 断裂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Fe的富集规律第73-96页
        5.3.1 断裂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第73-77页
        5.3.2 Fe的富集规律第77-96页
    5.4 火山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第96-98页
        5.4.1 火山机构对成矿的影响第96-98页
        5.4.2 次火山岩体与成矿的作用第98页
    5.5 地层接触带与成矿的作用第98页
    5.6 辉绿辉长岩及与成矿的关系第98-10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附录第109-110页
附图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体微生物群落中性理论模型研究
下一篇:煤矿深部开采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