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和HFC模式下的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5页 |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 1.2.1 美国EAS系统发展 | 第15-18页 |
| 1.2.2 日本EWBS系统和EEW系统发展 | 第18-23页 |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1.4 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第24-25页 |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 第2章 应急广播系统概述 | 第27-36页 |
| 2.1 业务功能需求 | 第27-28页 |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8-31页 |
| 2.2.1 系统结构图 | 第28-31页 |
| 2.2.2 基本功能 | 第31页 |
| 2.2.3 系统性能 | 第31页 |
| 2.3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 2.4 播出手段的实现方法 | 第32-33页 |
| 2.5 主要优势 | 第33-35页 |
| 2.5.1 实地农村环境优势 | 第33-34页 |
| 2.5.2 对比同类系统优势 | 第34-3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应急广播终端 | 第36-44页 |
| 3.1 网络音频分控器(EBU) | 第36-40页 |
| 3.1.1 主要芯片选型 | 第36-37页 |
| 3.1.2 软件组成 | 第37页 |
| 3.1.3 技术特点 | 第37-38页 |
| 3.1.4 功能描述 | 第38-40页 |
| 3.2 智能音柱(EBT) | 第40-43页 |
| 3.2.1 主要芯片选型 | 第40-41页 |
| 3.2.2 软件组成 | 第41页 |
| 3.2.3 技术特点 | 第41-42页 |
| 3.2.4 功能描述 | 第42-4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应急广播平台 | 第44-63页 |
| 4.1 平台框架流程 | 第44-45页 |
| 4.2 平台架构组成 | 第45-48页 |
| 4.3 消息指令设计 | 第48-57页 |
| 4.3.1 应急广播消息封装 | 第49-52页 |
| 4.3.2 应急广播配置管理 | 第52-54页 |
| 4.3.3 日常广播消息封装 | 第54-57页 |
| 4.4 业务功能设计 | 第57-62页 |
| 4.4.1 播发管理模块 | 第58-59页 |
| 4.4.2 网络监管模块 | 第59-61页 |
| 4.4.3 其他特色模块 | 第61-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通讯传输协议 | 第63-79页 |
| 5.1 终端设备监控接口协议 | 第63-68页 |
| 5.1.1 请求应答指令结构 | 第63-64页 |
| 5.1.2 请求应答指令基本格式 | 第64-68页 |
| 5.2 平台模块接口协议 | 第68-78页 |
| 5.2.1 IP指令服务模块接口 | 第68-73页 |
| 5.2.2 音频服务模块接口 | 第73-76页 |
| 5.2.3 升级服务模块接口 | 第76-78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6章 安全策略 | 第79-84页 |
| 6.1 服务器备份 | 第79-80页 |
| 6.1.1 数据库 | 第79-80页 |
| 6.1.2 指令服务器 | 第80页 |
| 6.1.3 媒体资源服务器 | 第80页 |
| 6.1.4 平台 | 第80页 |
| 6.2 日志全纪录 | 第80-81页 |
| 6.3 监听和延时播放 | 第81页 |
| 6.4 身份认证 | 第81-83页 |
| 6.5 加密传输 | 第83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