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4.1 国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2 国内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4.3 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 | 第15-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农村金融 | 第15页 |
2.1.2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 第15页 |
2.1.3 农业发展 | 第15页 |
2.1.4 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 第15-16页 |
2.2 农村金融与农业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2.2.1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农村金融促进农业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求分析 | 第19-25页 |
3.1 陕西省农村金融现状 | 第19-22页 |
3.1.1 陕西农业发展现状 | 第19页 |
3.1.2 陕西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 第19-20页 |
3.1.3 陕西省农村金融现状的分析 | 第20-22页 |
3.2 陕西省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3.2.1 农业产业化金融需求规模大 | 第22-23页 |
3.2.2 发展性资金需求增加 | 第23页 |
3.2.3 农村合作组织资金需求增加 | 第23页 |
3.3 陕西省农业发展的金融供给分析 | 第23-25页 |
3.3.1 正规金融供给 | 第24页 |
3.3.2 非正规金融供给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陕西省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4.1 陕西省的金融政策不完善 | 第25-26页 |
4.1.1 金融机构不健全 | 第25页 |
4.1.2 农村金融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25页 |
4.1.3 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 | 第25-26页 |
4.2 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弱化 | 第26-27页 |
4.2.1 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难 | 第26页 |
4.2.2 农村金融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 | 第26页 |
4.2.3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难 | 第26-27页 |
4.3 农村融资成本高 | 第27-28页 |
4.3.1 农村资金的外流 | 第27页 |
4.3.2 农村缺失有效抵押担保物 | 第27-28页 |
4.3.3 农业风险高 | 第28页 |
4.4 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尚不健全 | 第28页 |
4.4.1 信用环境建设滞后 | 第28页 |
4.4.2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及中介组织培育不足 | 第28页 |
4.4.3 农村产权抵押法律滞后 | 第28页 |
4.4.4 支付清算系统等网络建设滞后 | 第28页 |
4.5 案例分析——榆林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现状与问题 | 第28-30页 |
4.5.1 银行机构布局 | 第29页 |
4.5.2 银行结算账户使用 | 第29页 |
4.5.3 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应用 | 第29-30页 |
第五章 陕西省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0-35页 |
5.1 理论分析与模型 | 第30-31页 |
5.1.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 | 第30页 |
5.1.2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数据说明 | 第30-31页 |
5.2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5.2.1 农业经济增加值与农村金融相关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5.2.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金融相关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32-33页 |
5.2.3 农业投资与农村金融相关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33页 |
5.2.4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金融相关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六章 完善陕西省金融支持农业的对策及建议 | 第35-40页 |
6.1 完善陕西省农村金融支持政策 | 第35-36页 |
6.1.1 增强对农业产业化尤其特色农产品的信贷支持 | 第35页 |
6.1.2 增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 | 第35-36页 |
6.1.3 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36页 |
6.2 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 | 第36-37页 |
6.2.1 深化农村金融支农职能改革,拓展融资渠道和多元化支农功能 | 第36页 |
6.2.2 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 第36页 |
6.2.3 整合资源,加强金融支农的使用和管理 | 第36-37页 |
6.3 降低农村融资成本 | 第37-38页 |
6.3.1 拓宽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渠道 | 第37页 |
6.3.2 建立完善农村抵押担保体系 | 第37页 |
6.3.3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37-38页 |
6.4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 第38-39页 |
6.4.1 完善农村的外部信用环境建设 | 第38页 |
6.4.2 完善农村金融的信息基础建设 | 第38-39页 |
6.4.3 加大对农村的法律基础设施建设 | 第39页 |
6.4.4 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及中介组织培育 | 第39页 |
6.5 案例分析——“阳光贷”助力农业发展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