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发展对策研究--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19页 |
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页 |
2.2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5-17页 |
2.2.1 农业融资论 | 第15-16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6页 |
2.2.3 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 | 第16-17页 |
2.3 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 | 第17-19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页 |
2.3.2 市场失灵 | 第17-18页 |
2.3.3 国家赶超战略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状况 | 第19-29页 |
3.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3.1.1 代理制阶段 | 第19页 |
3.1.2 基本自营阶段 | 第19页 |
3.1.3 封闭运行阶段 | 第19-20页 |
3.1.4 深化改革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 | 第21-22页 |
3.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 | 第22-25页 |
3.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 | 第25-29页 |
3.4.1 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 第25-26页 |
3.4.2“三位一体”的贷前审议审批机制 | 第26页 |
3.4.3 建立客户评级和授信管理制度 | 第26页 |
3.4.4 构建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 第26-27页 |
3.4.5 开发和应用信贷管理系统 | 第27页 |
3.4.6 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封闭运行管理模式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支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4.1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支农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4.1.1 支持粮棉油购销储 | 第29-30页 |
4.1.2 支持粮棉油加工企业发展 | 第30页 |
4.1.3 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30页 |
4.1.4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30-31页 |
4.1.5 支持生产资料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 第31页 |
4.2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支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4.2.1 具有贷款功能的网点少 | 第31页 |
4.2.2 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结构不匹配 | 第31-32页 |
4.2.3 业务品种单一 | 第32页 |
4.2.4 不良贷款比重大且财务状况脆弱 | 第32-33页 |
4.2.5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第33-34页 |
4.2.6 农业发展银行运行的法律依据缺失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验借鉴 | 第35-40页 |
5.1 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及运作方式 | 第35-38页 |
5.1.1 法国:逐步走向民营和全能化 | 第35-36页 |
5.1.2 美国:基于市场机制的分工合作 | 第36-37页 |
5.1.3 日本:从政府过度干预到让位于民间 | 第37页 |
5.1.4 印度:国家政策代理及密切分工 | 第37-38页 |
5.2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支农对策 | 第40-43页 |
6.1 增加业务网点,提高支农贷款的覆盖面 | 第40页 |
6.2 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 | 第40-41页 |
6.3 扩大业务范围,全力开展综合化经营 | 第41页 |
6.4 加强信贷资金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 第41-42页 |
6.5 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制度 | 第42页 |
6.6 加强政策性金融法律法规建设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