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1 大数据受到包括档案学界在内的国内外各领域广泛关注 | 第14页 |
1.1.2 我国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发展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内外大数据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外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概述 | 第22-30页 |
2.1 大数据概述 | 第22-24页 |
2.1.1 大数据的定义 | 第22页 |
2.1.2 大数据的特征 | 第22-23页 |
2.1.3 大数据的处理流程 | 第23-24页 |
2.2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概述 | 第24-26页 |
2.2.1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2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特征 | 第25页 |
2.2.3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体系 | 第25-26页 |
2.3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机遇 | 第26-27页 |
2.3.1 可以保证采集数字档案信息的完整、主动和时效 | 第26-27页 |
2.3.2 可以保证存储数字档案信息的广泛异构和快速增长 | 第27页 |
2.3.3 可以快速提取、深层挖掘、补救缺失数字档案信息 | 第27页 |
2.3.4 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数字档案信息 | 第27页 |
2.4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挑战 | 第27-29页 |
2.4.1 对档案服务人员的观念、工作技能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 第27-28页 |
2.4.2 对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 | 第28页 |
2.4.3 对数字档案馆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和提供利用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30-41页 |
3.1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第30-31页 |
3.2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的后台 | 第31-36页 |
3.2.1 档案数据库 | 第31-32页 |
3.2.2 数字档案管理流程系统 | 第32-35页 |
3.2.3 大数据关键技术 | 第35-36页 |
3.3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的前台 | 第36-39页 |
3.3.1 用户 | 第36-37页 |
3.3.2 数字档案信息服务传输平台 | 第37-39页 |
3.4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的前后台衔接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大数据视阈下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策略 | 第41-48页 |
4.1 宏观策略 | 第41-42页 |
4.1.1 制定数字档案馆大数据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金 | 第41页 |
4.1.2 建立健全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 第41-42页 |
4.1.3 制定统一的数字档案公开、数据和使用标准 | 第42页 |
4.2 中观策略 | 第42-45页 |
4.2.1 树立网络化、共享性的服务理念和信息化、技术性的管理理念 | 第42-43页 |
4.2.2 变革工作思路,提高人员素质,创新评价体系 | 第43-44页 |
4.2.3 建立外部社会合作机制,创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 第44-45页 |
4.3 微观策略 | 第45-47页 |
4.3.1 建立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全过程的安全防护体系 | 第45-46页 |
4.3.2 利用先进大数据技术优化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 | 第46页 |
4.3.3 建立用户反馈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