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12-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应用概况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应用概况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应用概况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研究 | 第19页 |
·实例研究 | 第19页 |
·归纳总结 | 第19-20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20页 |
·研究课题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2-24页 |
·相关概念 | 第22页 |
·居住区绿化 | 第22页 |
·生态绿化 | 第22页 |
·居住区生态绿化 | 第22页 |
·传统绿化与生态绿化的区别 | 第22-24页 |
第3章 基于生态理念的居住区绿化的特点、设计原则、设计手法及应用意义 | 第24-38页 |
·生态绿化的主要特点 | 第24-27页 |
·整体空间的生态规划 | 第24-25页 |
·植物配置的协调性 | 第25-26页 |
·群落的自维机制 | 第26页 |
·种间关系合理性 | 第26-27页 |
·生态绿化设计原则 | 第27-29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27页 |
·资源节约和保护原则 | 第27-28页 |
·原生态文化保留原则 | 第28页 |
·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 第28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28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28-29页 |
·生态绿化设计手法 | 第29-33页 |
·空间布局立体化 | 第29-30页 |
·物种多样化 | 第30-31页 |
·植物配置合理化 | 第31-32页 |
·生境的创造与修复 | 第32-33页 |
·生态理念在绿化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 第33-38页 |
·满足人们在居住区环境中对自然的向往 | 第33-34页 |
·弥补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 | 第34页 |
·塑造风土人情、文脉和特色 | 第34-35页 |
·用合理的设计理念降低能源消耗与施工成本 | 第35-36页 |
·影响人对环境的认同感 | 第36-38页 |
第4章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运用的案例分析 | 第38-50页 |
·光谷伊托邦麓山郡概况 | 第38-41页 |
·设计主题及风格 | 第39-40页 |
·小区景观设计构思 | 第40-41页 |
·光谷伊托邦麓山郡基于生态理念的方案设计特色 | 第41-43页 |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化的雨洪管理 | 第41-42页 |
·设计结合自然现状——步行与自行车出行友好的城市 | 第42页 |
·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 第42页 |
·人与其他生物的共生 | 第42-43页 |
·基于生态理念的绿化设计侧重点分析 | 第43-48页 |
·硬质地面软化处理,增加生态效益 | 第43页 |
·建筑小品绿色化,增强生态效应 | 第43页 |
·创造一个丰产的居住区绿化 | 第43-44页 |
·既要考虑形式,更要强调植物的生态作用 | 第44-45页 |
·注重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 | 第45-47页 |
·精心配制,展现生态绿化的文化性 | 第47-48页 |
·方案总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研究总结 | 第50页 |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不完善之处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