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梁启超的“父亲角色”为视角看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关于父亲角色的研究 | 第8-9页 |
| 2.关于梁启超“父亲角色”的研究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文献法分析法 | 第10页 |
| 2.个案研究法 | 第10页 |
| 3.比较研究法 | 第10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学术意义 | 第10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一)父亲角色 | 第11页 |
| (二)家庭教育 | 第11-12页 |
| (三)父亲角色与家庭教育 | 第12页 |
| 二、梁启超的“父亲角色” | 第12-25页 |
| (一)梁启超“父亲角色”的背景 | 第12-16页 |
| 1.社会背景 | 第12-15页 |
| 2.个人背景 | 第15-16页 |
| (二)梁启超“父亲角色”的内容 | 第16-21页 |
| 1.物质上的支持者 | 第17页 |
| 2.生活中的朋友 | 第17-18页 |
| 3.道德品质上的指引者 | 第18-19页 |
| 4.学习上的导师 | 第19-20页 |
| 5.心灵的治疗师 | 第20-21页 |
| (三)梁启超“父亲角色”的意义 | 第21-25页 |
| 1.超越传统,对古代父权教育的反叛 | 第21-23页 |
| 2.融汇中西,近代家庭教育的先驱 | 第23-25页 |
| 三、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 | 第25-37页 |
| (一)当代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误区 | 第25-31页 |
| 1.父亲角色单一 | 第25-27页 |
| 2.专制的教育者 | 第27-29页 |
| 3.人文教育的缺失 | 第29-31页 |
| (1)对健全人格的忽视 | 第29-30页 |
| (2)情感交流的匮乏,对心理关注的缺失 | 第30-31页 |
| (二)梁启超的“父亲角色”对当代父亲的启示 | 第31-37页 |
| 1.更新父亲“超我”观念,树立“平等”的父子观 | 第32-34页 |
| 2.明确父亲角色,积极参与家庭生活 | 第34-35页 |
| 3.学习教育知识,承担父亲责任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