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9页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简介 | 第9-10页 |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第10-14页 |
·红霉素简介 | 第10-13页 |
·红霉素分子的改性研究 | 第13-14页 |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第14-18页 |
·罗红霉素简介 | 第16-17页 |
·克拉霉素简介 | 第17-18页 |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第18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罗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的合成综述与路线选择 | 第19-31页 |
·罗红霉素的合成进展 | 第19-21页 |
·罗红霉素合成路线1 | 第19-21页 |
·罗红霉素合成路线2 | 第21页 |
·克拉霉素的合成进展 | 第21-28页 |
·克拉霉素合成路线1 | 第22-23页 |
·克拉霉素的合成路线2 | 第23页 |
·克拉霉素合成路线3 | 第23-25页 |
·克拉霉素的合成路线4 | 第25-26页 |
·克拉霉素的合成路线5 | 第26-27页 |
·克拉霉素合成新方法 | 第27-28页 |
·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28-31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51页 |
·罗红霉素的合成 | 第31-40页 |
·罗红霉素侧链—甲氧乙氧基氯甲烷(MEMC1)的合成 | 第31-32页 |
·红霉素肟的合成 | 第32-34页 |
·罗红霉素的合成 | 第34-40页 |
·克拉霉素的合成 | 第40-48页 |
·红霉素A 9-(1—乙氧基—1—甲乙基)肟(醚化物)的合成 | 第40-42页 |
·(2’,4"—O—双三甲基硅基)—红霉素A—9[O—(1—乙氧基—1—甲乙基)]肟(保护物)的合成 | 第42-43页 |
·(2’,4"—O—双三甲基硅基)—6—O—甲基红霉素A—9[O—(1—乙氧基—1—甲乙基)]肟(甲基化物)的合成 | 第43-46页 |
·克拉霉素的合成 | 第46-48页 |
·克拉霉素合成中的杂质来源及制备表征 | 第48-51页 |
·6,11—O—二甲基红霉素A(克拉霉素二甲基化物)的合成 | 第48-49页 |
·6—O—甲基红霉素A—9肟(克拉霉素肟)的合成 | 第49-50页 |
·6—O—甲基红霉素A—9—O—甲基肟(克拉霉素肟甲化物)的合成 | 第50-51页 |
第4章 实验部分 | 第51-62页 |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药品 | 第51-52页 |
·实验和分析仪器 | 第52页 |
·TLC、HPLC分析条件 | 第52页 |
·实验步骤 | 第52-62页 |
·甲氧乙氧基氯甲烷的合成 | 第52-53页 |
·红霉素肟的合成 | 第53-54页 |
·罗红霉素的合成 | 第54-55页 |
·红霉素A 9-(1—乙氧基—1—甲乙基)肟(醚化物)的合成 | 第55-56页 |
·(2’,4"—O—双三甲基硅基)—红霉素A—9[O—(1—乙氧基—1—甲乙基)]肟(保护物)的合成 | 第56-57页 |
·(2’,4"—O—双三甲基硅基)—6—O—甲基红霉素A—9[O—(1—乙氧基—1—甲乙基)]肟(甲基化物)的合成 | 第57-58页 |
·克拉霉素的合成 | 第58-59页 |
·6,11—O—二甲基红霉素A的合成 | 第59-60页 |
·6—O—甲基红霉素A—9—肟的合成 | 第60-61页 |
·6—O—甲基红霉素A—9—O—甲基肟的合成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发表相关论文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化合物一览表 | 第68-70页 |
附图 | 第70-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