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微卫星标记对鲤的两个育成品种遗传背景分析和遗传评价体系建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6页
   ·我国鲤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基本情况第11-12页
     ·我国鲤鱼主要品种类型及分布第11页
     ·我国鲤鱼种质资源的现状第11-12页
   ·鲤鱼种质鉴别技术研究第12-13页
     ·形态鉴别技术第12页
     ·分子遗传鉴别技术第12-13页
       ·鲤鱼遗传多样性的鉴别第12-13页
       ·育成品种保种策略的鉴别第13页
   ·合理利用鲤鱼种质资源有效方法第13-14页
     ·对鲤鱼种质资源加强研究并且促进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第13-14页
     ·建立水产良种种质遗传评价体系第14页
   ·展望第14-16页
第二章 育成品种易捕鲤保种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第16-28页
   ·选用的实验材料和方法的设计第16-18页
     ·选用的实验材料第16页
     ·方法第16-18页
       ·DNA提取和引物的来源第16-18页
       ·进行PCR反应扩增第18页
       ·聚丙烯电泳及硝酸银染色第18页
       ·数据分析第18页
   ·实验结果的分析第18-24页
     ·微卫星标记扩增和遗传参数计算结果第18-20页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和FIS值第20-21页
     ·有效群体大小计算结果和同胞率的检测结果第21页
     ·瓶颈效应分析结果第21-23页
     ·遗传距离和聚类第23-24页
   ·讨论第24-28页
     ·易捕鲤的遗传背景之遗传多样性水平第24-25页
     ·易捕鲤的遗传背景之遗传结构水平第25-27页
     ·易捕鲤有效群体大小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松浦镜鲤F_8遗传背景分析第28-4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材料第28页
     ·方法第28-30页
     ·数据分析第30-31页
   ·结果分析第31-37页
     ·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遗传多样性的结果第31-34页
     ·松浦镜鲤F8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第34页
     ·有效群体大小的计算结果第34页
     ·瓶颈效应第34-36页
     ·个体间遗传距离计算结果和个体聚类分析第36-37页
   ·讨论第37-40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7-38页
     ·遗传结构的分析第38-39页
     ·有效群体分析第39-40页
第四章 遗传评价方法的构建第40-59页
   ·实验材料和设计方法第41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实验方法设计第41页
       ·方法第41页
       ·实验设计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56页
     ·不同样本容量和标记数下3种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统计结果第41-53页
       ·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与样本量的关系第41-43页
       ·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与标记数的关系第43-45页
       ·群体期望杂合度与样本量的关系第45-47页
       ·群体期望杂合度与标记数的关系第47-48页
       ·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与样本量的关系第48-50页
       ·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与标记数的关系第50-53页
     ·不同样本容量和标记数对3种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的影响第53-56页
       ·样本量对有效群体大小的影响第53-54页
       ·标记数对有效群体大小的影响第54-56页
   ·讨论第56-59页
     ·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样本量和标记数的关系第56-57页
     ·群体遗传结构与样本容量与标记数的关系第57-59页
小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0页
附录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罗非鱼群体染色体核型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下一篇:鲫鱼耐盐碱基因的筛选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