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界定 | 第8-15页 |
(一)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概念 | 第8-9页 |
(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分析 | 第9-11页 |
(三)反向假冒行为的划分 | 第11-13页 |
1、商品商标反向假冒和服务商标反向假冒 | 第11-12页 |
2、注册商标的反向假冒和未注册商标的反向假冒 | 第12页 |
3、投入市场进行销售的反向假冒和未进入市场进行销售的反向假冒 | 第12-13页 |
4、显性商标的反向假冒和隐性商标的反向假冒 | 第13页 |
(四)反向假冒与相似行为的辨析 | 第13-15页 |
1、反向假冒与涉外定牌加工 | 第13-15页 |
2、反向假冒与反向混淆 | 第15页 |
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在我国的法律规制现状及不足 | 第15-19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1、《商标法》对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制 | 第15-16页 |
2、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规制 | 第16-17页 |
(二)我国对商标反向假冒规制的不足 | 第17-19页 |
1、《商标法》关于禁止反向假冒商标的保护范围过于狭窄 | 第17页 |
2、“商标注册人”含义不明晰 | 第17页 |
3、侵权形式过于狭窄 | 第17-18页 |
4、“投入市场”的含义不明晰 | 第18页 |
5、缺乏刑事法律的规制 | 第18-19页 |
三、国外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19-21页 |
(一)在《商标法》中对反向假冒行为进行规制 | 第19页 |
(二)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 | 第19-20页 |
(三)综合运用两种法律共同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 | 第20页 |
(四)国外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1页 |
四、对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制建议 | 第21-25页 |
(一)完善《商标法》中对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制 | 第21-23页 |
1、将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纳入禁止反向假冒商标的保护范畴 | 第21页 |
2、明确禁止“商标反向假冒”的保护对象 | 第21-22页 |
3、在《商标法》中加入对隐性反向假冒的规制 | 第22-23页 |
4、对“投入市场”进行解释 | 第23页 |
(二)用刑法对反向假冒行为加以规制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注释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