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脊柱结核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形成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脊柱结核术后患者中发生脊柱后凸畸形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1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术后出现脊柱后凸畸形的患儿病例,并对患儿进行随访。对随访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病变部位、病变范围、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脊柱后凸畸形形成相关因素。结果:共有35例不同程度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1-15岁,平均6.75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36.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术前病变位于颈胸交界区1例,胸椎22例,胸腰段11例,腰椎1例,其中累及2个椎体1例,3-5个椎体14例,5个椎体以上20例,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22例,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13例。16例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10例、D级6例。脊柱结核复发22例。随访时在9岁以下29例(83%),在10岁以上者6例(17%)。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三组患者间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成脊柱结核术后后凸畸形包括以下因素:病人年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开始时后突畸形角度、受累椎体的数目,治疗时椎体完全丧失的数目以及病变所在脊柱的水平等。
【关键词】:小儿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相关因素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