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岗坪金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熊耳山地区矿床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青岗坪地区金矿床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6页 |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6-24页 |
·区域成矿背景 | 第16-19页 |
·结晶基底 | 第16页 |
·盖层岩系 | 第16-19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9-23页 |
·区域地层 | 第19-20页 |
·区域构造 | 第20-22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22-23页 |
·区域矿产 | 第23-24页 |
3 矿区(床)地质 | 第24-34页 |
·矿区地层 | 第24-25页 |
·新太古界太华群石板沟组(Arsh) | 第24-25页 |
·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亚群下组(Chx11) | 第25页 |
·第四系(Q) | 第25页 |
·构造 | 第25-30页 |
·褶皱 | 第25-26页 |
·断裂 | 第26-30页 |
·岩浆岩 | 第30-31页 |
·辉绿岩 | 第30页 |
·闪长玢岩 | 第30-31页 |
·似斑状花岗岩 | 第31页 |
·变质岩 | 第31页 |
·围岩蚀变 | 第31-34页 |
4 矿体(层)地质 | 第34-48页 |
·矿体(层)特征 | 第34-36页 |
·层间破碎带及矿体特征 | 第34-35页 |
·矿体特征 | 第35-36页 |
·矿石特征 | 第36-44页 |
·矿石矿物成份及主要矿物特征 | 第37-42页 |
·矿石化学成份及品位 | 第42-43页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43-44页 |
·矿石类型 | 第44-45页 |
·自然类型 | 第44-45页 |
·工业类型 | 第45页 |
·矿物形成期次及成矿阶段 | 第45页 |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 第45-48页 |
5 矿床成因分析 | 第48-60页 |
·青岗坪矿区成矿时期 | 第48-49页 |
·金的来源、迁移及沉淀 | 第49-50页 |
·金的来源 | 第49页 |
·金的迁移及沉淀 | 第49-50页 |
·成矿流体特征 | 第50-51页 |
·包裹体类型及特征 | 第50页 |
·包裹体组分及成矿特征 | 第50-51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1-56页 |
·氢、氧同位素 | 第51-54页 |
·流体包裹体 | 第54页 |
·硫同位素特征 | 第54-55页 |
·铅同位素特征 | 第55-56页 |
·黄铁矿化学成分分析 | 第56-57页 |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 第57-60页 |
·矿床成因 | 第57-58页 |
·成矿模式探讨 | 第58-60页 |
6 成矿预测 | 第60-72页 |
·次级拆离断层控矿 | 第60-66页 |
·拆离断层层面型控矿 | 第60页 |
·拆离断层下盘次级断裂控矿 | 第60页 |
·熊耳群的犁式正断层控矿 | 第60-62页 |
·矿点分布规律 | 第62-64页 |
·控矿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找矿标志 | 第65-66页 |
·青岗坪矿区矿脉化验分析 | 第66-67页 |
·地球化学异常元素预测 | 第67页 |
·研究区的找矿方向及有利靶区 | 第67-72页 |
·预测依据 | 第67-68页 |
·找矿靶区 | 第68-72页 |
7 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页 |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