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篇: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 1.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 第9-11页 |
| ·国外流行情况 | 第9-10页 |
| ·国内流行情况 | 第10页 |
| ·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 第10-11页 |
| 2 大肠杆菌病原特性 | 第11-13页 |
| ·大肠杆菌抗原特性 | 第12-13页 |
| 3 ETEC的毒力因子 | 第13-17页 |
| ·肠毒素 | 第13页 |
| ·内毒素 | 第13-14页 |
| ·黏附素(adhesin) | 第14-17页 |
| 4 STEC的毒力因子 | 第17-18页 |
| ·黏附素 | 第17页 |
| ·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x) | 第17-18页 |
| ·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 PAI) | 第18页 |
| 5 仔猪腹泻类型 | 第18-20页 |
| ·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 | 第18-19页 |
| ·仔猪白痢(white scour of piglets) | 第19页 |
|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 | 第19-20页 |
| ·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oea) | 第20页 |
| 6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 第20-23页 |
| ·耐药性的产生 | 第20-21页 |
| ·耐药现状 | 第21页 |
|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应对措施 | 第2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29-49页 |
| 第一章 对南京部分地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分离和鉴定 | 第29-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采集方法 | 第29-30页 |
| ·培养基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0页 |
| ·细菌分离培养 | 第30页 |
| ·革兰氏染色镜检 | 第30-31页 |
| ·菌种保存 | 第31页 |
| ·大肠杆菌O血清型鉴定 | 第31页 |
| 2 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 ·细菌分离株 | 第31页 |
| ·O血清型鉴定 | 第31-32页 |
| 3 讨论 | 第32-36页 |
| ·仔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32页 |
| ·仔猪源大肠杆菌O血清型 | 第32-34页 |
| ·防治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第二章 F4、F5、F6抗原的PCR检测 | 第37-4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 ·材料 | 第37-38页 |
| ·方法 | 第38-40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 ·结果 | 第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 第43-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材料 | 第43-44页 |
| ·药敏试验 | 第44页 |
| ·判断标准 | 第44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结果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