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油汽车市场规模的动态模拟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1-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 ·国外关于汽车市场规模的研究 | 第16-18页 |
| ·环境及能源限制与市场规模 | 第16页 |
| ·政策支持及研发水平与市场规模 | 第16-17页 |
|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规模 | 第17-18页 |
| ·经济增长与市场规模 | 第18页 |
| ·国内关于汽车市场规模的研究 | 第18-23页 |
| ·环境及能源限制与市场规模 | 第19-20页 |
| ·政策支持及研发水平与市场规模 | 第20-21页 |
|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规模 | 第21-22页 |
| ·经济增长与市场规模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汽车产业市场规模的现状分析 | 第23-37页 |
| ·国外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 ·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 ·多种动力系统车型的调查分析 | 第30-37页 |
| ·问卷设计 | 第30-32页 |
| ·问卷调查 | 第32-34页 |
| ·理想车型的选择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构建三类汽车市场规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7-58页 |
|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37-40页 |
|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 | 第37-39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选取意义 | 第39-40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58页 |
| ·模型的假设 | 第40页 |
| ·因果关系图分析 | 第40-41页 |
| ·主要的反馈回路 | 第41-47页 |
| ·主要变量的流图分析 | 第47-53页 |
| ·确定重要方程 | 第53-56页 |
| ·模型中参数的选取与初始值确定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模型的检验与模拟 | 第58-79页 |
| ·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58-61页 |
| ·纲量一致性检验 | 第58页 |
| ·结构检验 | 第58-59页 |
| ·参数检验 | 第59-61页 |
| ·主要状态量的模拟分析 | 第61-66页 |
| ·三类汽车市场保有量分析 | 第62-63页 |
| ·三类汽车市场份额分析 | 第63-64页 |
| ·三类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年增长率分析 | 第64-66页 |
| ·模型灵敏度分析 | 第66-76页 |
| ·控制系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66-69页 |
| ·基础设施的灵敏度分析 | 第69-71页 |
| ·油价的灵敏度分析 | 第71-72页 |
| ·购置补贴的灵敏度分析 | 第72-75页 |
| ·策略组合的模拟 | 第75-76页 |
| ·本章结论 | 第76-79页 |
| 第六章 建议与展望 | 第79-83页 |
| ·政策建议 | 第79-82页 |
| ·制定合理战略与规划 | 第79-80页 |
| ·单一策略的应用 | 第80-81页 |
| ·完善汽车转型的基础设施 | 第81页 |
| ·企业制定详细生产计划 | 第81-82页 |
| ·局限与展望 | 第82-83页 |
| ·研究的局限 | 第82页 |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82-83页 |
| 附录 | 第8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