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相关介绍 | 第20-31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界定 | 第20-22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概念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特征 | 第21-22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生存与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22-26页 |
·准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23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3-25页 |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5-26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方式 | 第26-28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范理论 | 第28-29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风险度量模型 | 第29-31页 |
·投资风险度量模型 | 第29-30页 |
·融资风险度量模型 | 第30-31页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及债务现状分析 | 第31-43页 |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生与发展 | 第31-34页 |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背景 | 第31-32页 |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 第32-34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现状分析 | 第34-43页 |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数量情况 | 第34-35页 |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及结构 | 第35-43页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 第43-53页 |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43-46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自身方面的成因 | 第43-44页 |
·地方政府方面的成因 | 第44-45页 |
·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的成因 | 第45-46页 |
·投融资风险的具体分析 | 第46-50页 |
·融资风险分析 | 第46-50页 |
·投资风险分析 | 第50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传导路径分析 | 第50-53页 |
·平台公司风险向财政风险的转嫁 | 第50-51页 |
·平台公司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嫁 | 第51-53页 |
第5章 国外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53-57页 |
·国外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特点 | 第53-54页 |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借鉴 | 第54-57页 |
第6章 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57-64页 |
·政府规范层面 | 第57-59页 |
·地方政府隐性负债显性化 | 第57页 |
·重新调整中央、地方分配关系 | 第57-58页 |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 | 第58-59页 |
·地方政府及投融资平台层面 | 第59-61页 |
·规范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约束 | 第59-60页 |
·改进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办法 | 第60页 |
·提高信息透明度 | 第60页 |
·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偿债机制 | 第60-61页 |
·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61-64页 |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 第61页 |
·加强信息沟通 | 第61-62页 |
·择优选择平台公司投资项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