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18页 |
三、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20-23页 |
第一章 明代茶书的版本、种类和作者 | 第23-67页 |
第一节 茶书的版本 | 第23-37页 |
第二节 茶书的种类 | 第37-49页 |
一、从原创性角度看茶书 | 第38-43页 |
二、从内容角度看茶书 | 第43-46页 |
三、从地域角度看茶书 | 第46-49页 |
第三节 茶书的作者 | 第49-67页 |
一、作者的身份 | 第49-55页 |
二、作者的籍贯 | 第55-61页 |
三、作者的年代 | 第61-67页 |
第二章 明代茶书的内容 | 第67-152页 |
第一节 茶书中对茶的认识 | 第67-90页 |
一、茶叶的栽培 | 第68-73页 |
二、茶叶的采摘 | 第73-78页 |
三、茶叶的制作 | 第78-86页 |
四、茶叶的收藏 | 第86-90页 |
第二节 茶书中对水的认识 | 第90-109页 |
一、水的评价标准 | 第90-102页 |
二、水的品评 | 第102-108页 |
三、水的保存 | 第108-109页 |
第三节 茶书中对茶具的认识 | 第109-132页 |
一、茶具中的炉 | 第109-114页 |
二、茶具中的盏 | 第114-118页 |
三、茶具中的壶 | 第118-125页 |
四、茶具中的其它用具 | 第125-132页 |
第四节 茶书中对茶艺的认识 | 第132-152页 |
一、泡茶的技艺 | 第132-143页 |
二、品茶的技艺 | 第143-146页 |
三、品茶的环境 | 第146-149页 |
四、品茶的伴侣 | 第149-152页 |
第三章 明代茶书与儒、释、道 | 第152-204页 |
第一节 茶书与儒家的关系 | 第152-163页 |
一、儒士大量撰写茶书 | 第152-154页 |
二、茶书中的和谐思想 | 第154-155页 |
三、茶书中的中庸思想 | 第155-157页 |
四、茶书中的礼仪思想 | 第157-160页 |
五、茶书中的人格思想 | 第160-163页 |
第二节 茶书与佛教的关系 | 第163-186页 |
一、僧人参与茶书的撰写及茶书作者深受佛教思想影响 | 第164-166页 |
二、茶书表现僧人开展茶叶生产 | 第166-174页 |
三、茶书表现僧人嗜茶和精于茶艺 | 第174-182页 |
四、茶书中的禅茶一味思想 | 第182-186页 |
第三节 茶书与道家(道教)的关系 | 第186-204页 |
一、茶书作者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 第186-189页 |
二、茶书表现道士嗜茶种茶 | 第189-194页 |
三、茶书中的道法自然的思想 | 第194-200页 |
四、茶书中的养生乐生的思想 | 第200-204页 |
第四章 明代茶书与明代社会 | 第204-255页 |
第一节 茶书与明代隐逸之风 | 第204-218页 |
一、明代的隐逸之风 | 第204-209页 |
二、茶书大量表现了隐逸之风 | 第209-218页 |
第二节 茶书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218-232页 |
一、明代茶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218-223页 |
二、茶书大量反映商品茶的内容 | 第223-232页 |
第三节 茶书与明代士人 | 第232-255页 |
一、明代士人饮茶风气极盛 | 第233-238页 |
二、茶书反映士人形成了茶人群体 | 第238-255页 |
结语 | 第25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257-267页 |
致谢 | 第267-2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