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X合作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产学研合作概念 | 第7-8页 |
| ·产学研合作形成动机 | 第8-9页 |
| ·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9页 |
| ·产学研合作机制 | 第9-10页 |
|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 第11-14页 |
| ·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本文的研究结构框架 | 第11-12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4-18页 |
| ·战略协同理论 | 第14页 |
| ·博弈论 | 第14-16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6-17页 |
| ·模糊动态层次分析法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析 | 第18-26页 |
| ·产学研合作利益的内涵及特点 | 第19-21页 |
| ·产学研合作利益的构成 | 第21-23页 |
| ·按利益的形态分为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 | 第21-22页 |
| ·按利益的类别分为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社会利益 | 第22页 |
| ·按利益的方向分为正向利益和负向利益 | 第22-23页 |
| ·产学研合作利益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 ·各方的努力程度 | 第23页 |
| ·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 第23页 |
| ·产学研合作的管理 | 第23-26页 |
| 第四章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的优化 | 第26-39页 |
| ·X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的构成及问题 | 第26-28页 |
| ·约束机制 | 第27页 |
| ·目标机制 | 第27-28页 |
| ·信息交流机制 | 第28页 |
| ·监督调控机制 | 第28页 |
|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的原则 | 第28-30页 |
| ·公平原则 | 第29页 |
| ·对等原则 | 第29页 |
| ·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 | 第29-30页 |
| ·风险共担原则 | 第30页 |
| ·产学研合作收益共享机制的完善 | 第30-32页 |
| ·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 | 第31-32页 |
| ·分阶段的初始利益分配方案的确定 | 第32页 |
| ·产学研合作风险共担机制的完善 | 第32-39页 |
| ·风险识别 | 第33-34页 |
| ·产学研合作多阶段的风险评估机制的确立 | 第34-35页 |
| ·基于实际绩效评估的各阶段利益分配的确定 | 第35-39页 |
| 第五章 X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 | 第39-54页 |
| ·合作前期阶段的利益分配确定 | 第39-47页 |
| ·合作前期阶段资本投入的确定 | 第39-40页 |
| ·合作前期阶段风险的评估 | 第40-44页 |
| ·合作前期阶段投入/风险利益分配方案的确定 | 第44-45页 |
| ·基于绩效满意度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完善 | 第45-47页 |
| ·合作后期阶段的利益分配确定 | 第47-51页 |
| ·合作后期阶段投入/风险利益分配方案的确定 | 第47-48页 |
| ·基于绩效满意度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完善 | 第48-49页 |
| ·基于两阶段的最终利益分配方案的确定 | 第49-51页 |
|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的相关制度安排及保障措施 | 第51-54页 |
| ·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51页 |
| ·搭建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平台 | 第51-52页 |
| ·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奖惩制度 | 第52-53页 |
| ·建立完善的监督调控机制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页 |